戴维·洛奇(David Lodge,1935- ),一九三五年在伦敦出生,早年就读于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博士,英国皇家文学院院士,以文学贡献获得布列颠帝国勋章和法国文艺骑士勋章。从一九六○年起,执教于伯明翰大学英语系,一九八七年退职从事创作,兼伯明翰大学现代英国文学荣誉教授。
洛奇已出版十二部长篇小说,包括“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换位》(Changing Places,一九七五年,获霍桑登奖和约克郡邮报小说大奖)、《小世界》(Small World,一九八四年,获布克奖提名)和《好工作》(Nice Work,一九八八年,获星期日快报年度最佳图书奖和布克奖提名)以及《作者,作者》(Author, Author,二○○四年)等,其中以“卢密奇学院三部曲”最为著名。他还著有《小说的艺术》(The Art of Fiction,一九九二年)和《意识与小说》(Consciousness and the Novel,二○○二年)等文学批评理论文集。洛奇的作品已用二十五种语言翻译出版。文学批评史家安东尼·伯吉斯认为,洛奇是“同代作家中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
《小世界》在一九八八年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洛奇本人担任编剧、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好工作》,获得一九八九年皇家电视学会最佳电视连续剧奖。
戴维·洛奇诙谐喜剧学院小说成名作
消解性欲同道德禁忌的荒诞文学戏仿
融乔伊斯和卡夫卡于一体的乖谬叙述
本书是英国学院派作家戴维·洛奇的第一部幽默小说。研究生亚当和妻子芭芭拉是典型的六十年代初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们因为教会教义的限制无法使用避孕用具,多年来一直苦恼不已。某天起床,当亚当发现芭芭拉有可能第四次怀孕时,他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去大英博物馆安心做研究。作者就将这一天发生的各种滑稽可笑之事逐一道来,并运用了大量文学戏仿和拼贴手法,用喜剧的形式对婚姻家庭这一惯常主题作了意想不到的反思,妙趣横生,字字珠玑。虽然现代家庭早已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作者表现的男女在理解、安排以及满足自己的性爱时都要经历磨难这一主题,仍然会激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戴维·洛奇确实应该写喜剧。随手拈来的喜剧段子和吐槽,让人感觉很欢乐。 在很多中国人想生第二胎而又无力挑战体制的时候,看到当年的英国天主教徒为如何节育而不节欲痛苦不堪的故事,这算不算喜剧?或者是黑色幽默? 如果我当年继续读博士,然后在大学任教,是不是会像主人公...
评分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确实写不了小说,那些琐碎的故事背景要用太多的笔墨,总是把读者当作隔天在陌生的异地醒来,告诉你眼下是一个什么故事,你在哪里,将会遇到什么事情;眼前晃动的这些人又是谁,他们的苦难是不是比你自己的要多还是少;出门看看,原来这次是什么世界,什么...
评分最近看戴维.洛奇的荒诞派小说,《大英博物馆在倒塌》。我更愿意用“灰色幽默”来形容它。生活像神经衰弱一般颤颤巍巍的某个小职员,也就是那部小说的主角,总是处在荒诞的境遇中。他有一枚秘密武器,像中世纪贵族风流寡妇在舞会上窥视花花公子的那种金丝框架眼镜,却有显微...
评分坦率说,不喜欢英国文学。这话有点伤众,但事实如此,英国作家特别容易沉浸在叙述与描摹中,他们似乎很喜欢自己的喋喋不休,也许,用英语读这本书会是另一个感受吧,但翻译成中文,那些长句就显得拖沓、冗长、毫无意义,甚至呆板。 在印象中,洛奇是位讽刺作家,但这本书却一...
评分读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确实写不了小说,那些琐碎的故事背景要用太多的笔墨,总是把读者当作隔天在陌生的异地醒来,告诉你眼下是一个什么故事,你在哪里,将会遇到什么事情;眼前晃动的这些人又是谁,他们的苦难是不是比你自己的要多还是少;出门看看,原来这次是什么世界,什么...
我爱戴维·洛奇~~
评分“文学大多讲性爱,不怎么讲生孩子的,生活则恰恰相反。”题材挺讨巧,喜欢这个结局。
评分落魄的英文系学生是万年槽点 看着看着在大巴上笑出声 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评分作为一个不可知论者和对英国文学只了解皮毛的人,我显然不是这部书的理想读者,既无法在信仰问题上与主题产生共鸣,也没能从其戏仿品拼贴中得到太多“额外的快感”。不过洛奇以一位现代作家的姿态对现代人生活中的焦虑的刻画还是很有趣的,更不用说小说本身就充满了滑稽和诙谐。
评分让人一边读一边忍不住笑出来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