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社会史

书籍的社会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绍明(Joseph P.McDermott)执教于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在宋明间社会经济史研究方面著述丰富,是《剑桥中国史》宋代经济一章作者之一,主编《中国国家与宫廷礼权》、《东亚的艺术与权力》,最近刚刚完成一部关于徽州史的长篇论著。中国古代书籍史与藏书史是他的又一重要研究领域,发表了不少独到而深入的研究成果。

何朝晖 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供职于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史、出版史、文献学。著有《明代县政研究》等。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绍明(Joseph P.McDermott)
出品人:
页数:280
译者:何朝晖
出版时间:2009-11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61630
丛书系列:社会文化史译丛
图书标签:
  • 书籍史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文化史 
  • 周绍明 
  • 文化研究 
  • 关于书的书 
  • 海外汉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以广阔的视野全景式地展现了从宋代到清中叶中国书籍的生产、发行、阅读、流传,而重在探究书籍与士人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书籍史和书文化的一部力作。书中对印本与手抄本的兴替、中国古代藏书文化与“知识共同体”,以及中西书史比较的论述,尤为精彩。《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反映了近年来西方中国史学界兴起的书籍史研究热的最新成果,是读者了解西方学者以社会史、文化史方法研治中国书籍史的理论、方法、动态的一个极佳窗口。《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是一部体例严谨、取材广泛、创见迭出的学术著作,同时笔触生动、细腻,深入浅出,娓娓道来,雅俗共赏,引人入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周绍明《书籍的社会史》,我觉得对文献学或者书籍史感兴趣的同仁都可以读一读。他有很多非常好的分析和议论。 比如说,书中认为明清藏书家实际上是一个小圈子。书籍的确能够流通,但仅仅是在小圈子里面流通。大概讲求一种藏书实力的对等吧,或者说平等。当然...

评分

周绍明先生的《书籍的社会史》,跟以往写书籍史方面的书不同的是,他不是单纯的写“作为知识载体”的书,而是探究书流通过程所牵涉到的人与它的关系----详细考究了书的生产、贩卖/馈赠、收藏这些过程以及所牵涉到的人。他不是单纯的给我们出示数据,而是把我们带到了社会史的范...  

评分

周绍明《书籍的社会史》,我觉得对文献学或者书籍史感兴趣的同仁都可以读一读。他有很多非常好的分析和议论。 比如说,书中认为明清藏书家实际上是一个小圈子。书籍的确能够流通,但仅仅是在小圈子里面流通。大概讲求一种藏书实力的对等吧,或者说平等。当然...

评分

本書實際上是論文集,作者關注的是中國古代書籍的生產和流通。不同於對著名藏書家的研究,本書關注的是大量存在的普通士人如何獲取書,收藏書,特別是在江南地區。 前兩章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的雕版印刷技術和生產。作者使用了傳教士米憐19世紀初所觀察和記錄的當時中國印刷業...  

评分

由作者关于引用书目的说明整理出的参考文献,仅包括专著,西文著作有中译本的已标注。 一、古籍善本书目记录 大陆: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目录》,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96 翁连溪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  

用户评价

评分

梁道長的書評顯然比本書更有啓發性。我不得不佩服作為一個西方學者周紹明在文獻爬梳過程中付出的艱辛,而令我十分不滿意的卻是本書結構邏輯上的混亂,對我這樣一個專門從事書籍史和文獻學研究的讀者尚且如此,那麼普通讀者有如何卒讀。不得不批評本書的譯者山大的何朝暉教授,譯文相當的晦澀,不夠精煉流暢,作者明顯的錯誤也沒有指出,如傅增湘在民國十四年只出任過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長,未曾出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且譯者本人在翻譯過程中也犯了一些在專業角度來看非常低級的錯誤,如明代大藏書家脈望館主趙琦美,錯譯為趙綺美,如果對文獻檢索更細緻一些,這些不必要的錯誤想必是能避免的吧。書後所附《本書所涉及相關書目的說明》,寫得相當精彩,從中可窺得作者研究的門徑,不可等閒視之。

评分

: G256.1/7226

评分

有启发,但还可以再进一步~

评分

: G256.1/7226

评分

对理解中国社会中书籍和知识传播的演变很有用。第一章详述了书籍生产过程,第二章专注于印本和抄本之间互补而非互斥的关系,第三章论述了明清书籍流通中的“非市场”模式,强调了政治和宗族的力量,第四章对比了阿拉伯和西欧的情况,将藏书癖与政府馆院提供公共服务的好坏联系起来,还有对藏书带来的经济、社会地位、道德利益的论述,都很有见地,读来颇受启发。书痴们的各种奇闻轶事令人莞尔。可惜只局限于江南,又以18世纪为下限。而且译得不太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