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迴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後因急性腎損傷,迴傢療養。1979年後相繼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等小說與散文發錶。1998年終緻尿毒癥,病情穩定後,有隨筆集《病隙碎筆》、散文集《記憶與印象》以及長篇小說《我的丁一之旅》齣版。
其作品多次獲奬,主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奶奶的星星》獲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1994年獲莊重文文學奬;1997年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獲上海市長篇小說奬;1998年小說《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奬和北京市文學藝術奬;2002年榮獲華語文學傳播大奬年度傑齣成就奬;《病隙碎筆》(之六)獲首屆“老閤散文奬”一等奬;隨筆集《病隙碎筆》獲第三屆魯迅文學奬。
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傢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
《記憶與印象》內容簡介: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傢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同構在瞭一起,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齣瞭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錶達齣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
當多數作傢在消費主義時代裏放棄麵對人的基本狀況,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嚮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鬥爭,這種勇氣和執著,深深地喚起瞭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匹配和關懷。
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作家。 恰好正是去年此时读完的书,篇章情节已经记不清,却仍有只言片语和精神悸动,如同偶然跳进伞中的雨点,跳入大脑皮层。 或许是由于亲身体验,他的文字像是来自天与地、生与死、光与影、白昼与黑暗、梦魇与现实的模糊交界处。 《一个人形空白》里的一...
評分 評分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史铁生的地坛系列 自己也因为他的小说和随笔而很想去地坛看看,但是我心中也了解,地坛就是地坛,颓废而看不出任何吸引人的端倪。甚至你会厌烦那些灰白的色调与草群逝去的淡黄。压抑和自我世界?有些让人觉得是强词夺理般的先入为住。 忽然想起海...
評分这本书姑且可以当做是作者的回忆录吧,童年记忆篇幅较大。前文重点写了他的家庭,包括他的母亲,他的奶奶,他的大舅,他的故乡,然后写了他童年的玩伴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结合文革的政治背景,作者笔下的人物无时无刻都在拨动心里最柔软的弦。 给我印象深...
評分常常听人赞美某某写作者,说,他是用生命写作的。这是一种极致的赞美了,然而,这句话,到了史铁生这里,却并不是赞美,至多算是陈述。我生得晚,但庆幸很早便读到史铁生的文字,被他个体的疼痛感染,常常在阅读他的文字时反观自己。史铁生是一个可以照见我们自己的作家。的确...
史鐵生寫的東西都有彼此照應的特徵,在這本書裏看到許多《務虛筆記》裏的情節。被不斷提及的在童年所遇的那個可怕的孩子,懂得權利的操縱,懂得人心的劣性與懦弱,於是對他的恐懼促成瞭史鐵生第一次寫作的零度。寫作必是有所觸動。像書裏說:“每當你立於生命固有的疑難,立於靈魂一嚮的祈盼,你就迴到瞭零度”。真正去遭遇內心的黑暗,體會真實的呐喊和渴求,寫作本應是自我救贖。
评分無法參與的記憶……哎……
评分真摯
评分史鐵生寫的東西都有彼此照應的特徵,在這本書裏看到許多《務虛筆記》裏的情節。被不斷提及的在童年所遇的那個可怕的孩子,懂得權利的操縱,懂得人心的劣性與懦弱,於是對他的恐懼促成瞭史鐵生第一次寫作的零度。寫作必是有所觸動。像書裏說:“每當你立於生命固有的疑難,立於靈魂一嚮的祈盼,你就迴到瞭零度”。真正去遭遇內心的黑暗,體會真實的呐喊和渴求,寫作本應是自我救贖。
评分記憶,所以是一個牢籠。印象是牢籠以外的天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