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朱特(Tony Judt,1948- )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现执教于纽约大学。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研究欧洲问题,世界上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经常为《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等撰稿。著有《责任的重负》(The Burden of Responsibility,中译本为新星出版社2007年出版)、《未完成的昔日:1944—1956年的法国知识分子》(Past Imperfect: French Intellectuals, 1944-1956)等12部作品。
汉娜•阿伦特在1945年曾说过:“邪恶的问题将成为战后欧洲知识分子生活的根本问题——就像死亡成为上一次战争之后的根本问题一样。” 而占主导地位的战后欧洲史书的内在主题,却是用一种自怡自乐的甚至抒情的方式来尝试叙述1945年之后欧洲复苏、像凤凰一般再生的故事。
托尼•朱特坦率地提供了一种对晚近历史的个人解说,填补了上述主流叙述的空白。他以敏锐的观察和深厚的人文情怀,展现出战后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复杂面貌,描绘了人在这段风诡云谲的历史中的活动轨迹。这是长期以来笼罩在沉默里和不在场的故事。现在,作者说:“到了最后下结论的时候了。”
第1卷第77页,关于全民福利制度的那段堪称神解释。 这段的大意是: 1,穷人从全民福利制度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2,但是中产阶级得到的好处更多,因为之前他们要为医疗、教育和养老服务付钱。现在“他们完全有资格免费或低成本获得这些利益”。 为什么称它是“神解释”? 1,“...
评分第1卷第77页,关于全民福利制度的那段堪称神解释。 这段的大意是: 1,穷人从全民福利制度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2,但是中产阶级得到的好处更多,因为之前他们要为医疗、教育和养老服务付钱。现在“他们完全有资格免费或低成本获得这些利益”。 为什么称它是“神解释”? 1,“...
评分才发现没什么特殊的啊国啊情什么的,其实别的位置都发生过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喜欢那句“审查的不一定是经典”(原文是这样吗?后头查查,这只是自己理解的) 对了,近几日看哈耶克的几篇报告,开始理解撒切尔夫人的一些改革目的了,但还不是很清楚:) PS:这本书的翻译有点儿古...
评分《战后欧洲史》,一部波澜壮阔的欧洲60年变迁史。此前听说这部书,从图书馆找到两卷本,但字很小排得很密,另我这个老花眼者望而却步,直到中信四卷本出版(说实话,装帧很重要,就像人的穿着),买了一套,躺椅上,床头边,断断续续一个多月,仔细阅读了一遍。 我不是历史学家...
评分刊于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两年前读托尼•朱特的《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章乐天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9月),仿佛是飞翔在历史的波涛之上俯瞰作为个体的知识分子与社会和思潮的关系,云飞浪卷、风急潮涌,实在看得有点惊心动魄。如果不是借助作者的...
我就奇怪了……
评分Tony Judt,已逝,当代了不起的欧洲思想家。
评分这套著作抢在逻辑顺畅严密,将二战后的欧洲历史娓娓道来,特别注重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多维度分析,弥补了其文笔上(也可能是中文翻译上)的些许不足。
评分本书分上下两册,个人认为下册写得尤为精彩,尤其是“旧秩序的终结”和“旧欧洲与新欧洲”部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时代思潮抽丝剥茧,虽名为“欧美史”,较一般思想史却更为深入,我有抄书的习惯,此书更是做了大量精彩摘录。
评分本来可以打四星,翻译太糟糕了。关于德国,这本书倒是粉碎了中国人常说的某个陈词滥调「为什么日本人不反省,德国人反省得很彻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