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生於1948年,祖籍山西武鄉縣,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1977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參與金文資料的整理和研究。1979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係,師從張政娘先生作殷周銅器研究。1982年畢業,獲曆史學碩士學位。1982—1983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灃西隊從事考古發掘。1983—198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從事先秦土地製度史的研究。1985年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係。 李零教授長期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著有《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研究》、《放虎歸山》、《中國方術(正)考》、《中國方術續考》、《(孫子)古本研究》、《吳孫子發微》、《郭店楚簡校讀記》、《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花間一壺酒》等。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強調的是,甘居下流,不爭上遊。在這方麵,它是天下第一。
本書是北大教授李零對《老子》進行解讀的著作。
”《老子》是我非常喜歡的書。我喜歡它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特別是其消極無為、飄然齣世,被莊子發揮的一麵。
《老子》給人神秘感。很多人迷的就是這種神秘感(包括西方讀者),但我們不必把它神秘化。
《老子》的另一麵是帝王術。它也提倡復古,它也崇拜聖人,它也主張愚民,念念不忘天下。愚民的伎倆更狡猾,也更高明。它的「道」,更像一隻看不見的手。
先说版本,《道德经》和《论语》不同,《道德经》的版本太多了,就像你提到的朱熹改经典的问题,问题这个书不仅仅一个朱熹该,太多人改动,导致这个书原貌已经离真实的很远了,所以我这里得先说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看原貌的东西,就得通过—考古发觉。又回到我上边说的多学科...
評分- 早前忽發奇想,重讀李零寫周易,然後再上網找找其他他寫的、關於一些經典的書籍。 - 除了周易外,之前也讀過《唯一的規則》,講孫子。說真的我沒能力評判李老師寫得如何,因為完全不懂嘛,所以選擇會看是因為看時有收獲,有啟發。在公共圖書館找到本書,借來一讀,沒想到不久...
評分《道德经》读过好几遍,但说实话,一直没读懂,真正认真地读老子,还是这次读李零的这本书,当然,离读明白还有很大的差距,但至少可以算是入门了,而且,人的心态也在变,过去一直是端着,只是为了了解些知识,内心深处是看不上老子的那点东西的,不以之为然,现在随着年龄和...
評分 評分“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作“天下谷”、“天下溪”、“天下之牝”,甘居下流,不争上游(第28和第61章)。司马谈说,道家的特点是“去健羡,绌聪明”(《史记·太史公自序》引《六家要指》),什么贵柔贵弱好像水呀,什么要当女人...
二年前認為李零用“執今之道”替換“執古之道”是一個“創新”,通過重新學習《尚書》、《詩經》、《春鞦》、《左傳》,並且仔細閱讀瞭顧頡剛的《古史論文集》後,我認為疑古派的錯誤根源就在於“執今之道,能知古始”。比如,疑古派一直錯把從商周至春鞦戰國相對的君臣(政、教)關係,理解為秦漢大一統後的絕對關係,並以此斷定産生於春鞦戰國的“道統說”必然是神話和托古(政治陰謀)。從心理層麵上說,他們可能是堅定的曆史循環論和個人宿命論的支持者。其實從《詩》、《書》、《左傳》昊天不弔(善),“天道遠,人道近”的觀點也可以找到老子天地不仁的立論基礎,而從《老子》“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的錶述中,可得知老子的“反”曆史是建立在知古始的基礎上的。
评分《道德經》是哲學?兵書?治國術?方術還是房中術?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评分《道德經》是哲學?兵書?治國術?方術還是房中術?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评分《道德經》是哲學?兵書?治國術?方術還是房中術?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评分《道德經》是哲學?兵書?治國術?方術還是房中術?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