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老杂志:细节中的民国记录》内容简介:20世纪30年代,是出版业的繁荣期,1934年更是被称为“杂志年”。《再见,老杂志:细节中的民国记录》选取当年有较大影响的数十种杂志,以这些杂志为视窗和平台,力求反映那个时代的社会细节,包括思想观念的演进、文化理念的冲撞、社会消费的趋势,以及知识分子和底层人民的现实生活等。
不仅仅是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杂志,更是30年代,那个时期的文化缩影。左派的文人,政治的文人,相互批斗对方,不像现在的“文化大团体”。而且,那些繁体字,那些个简单的排版,让人怀念的同时,感触到现在的异样。
评分《再见,老杂志 细节中的民国纪录》,作者李勇军,作家兼编辑,从业经验丰富,虽说非学院派,却能从作者、编者、读者三重视野,观察民国的老杂志。 言论是杂志的存在。《国闻周报》第11卷第2期1934年1月1日出版,即开宗明义的刊出胡政之的时评《中国为什么没有舆论?》: 中...
评分用这个已经被用烂了的题目本身就又一次证明了这句话。 有点绕。 然而看完这本介绍1933-1934年民国杂志的专著,我还是不得不如此感慨。 其时正是所谓民国“黄金十年”,剿匪取得阶段性胜利,8年抗战尚未打响,老蒋总统发起新生活运动,各种摩登玩意你方唱罢我登场, 写东西有种...
评分不仅仅是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杂志,更是30年代,那个时期的文化缩影。左派的文人,政治的文人,相互批斗对方,不像现在的“文化大团体”。而且,那些繁体字,那些个简单的排版,让人怀念的同时,感触到现在的异样。
评分《再见,老杂志 细节中的民国纪录》,作者李勇军,作家兼编辑,从业经验丰富,虽说非学院派,却能从作者、编者、读者三重视野,观察民国的老杂志。 言论是杂志的存在。《国闻周报》第11卷第2期1934年1月1日出版,即开宗明义的刊出胡政之的时评《中国为什么没有舆论?》: 中...
挖掘得再细一点就好了
评分民国杂志介绍,有篇“梦想号”挺有启发性的。杂志虽多却连《语丝》都没有,另外出版社有点。。。
评分类似博客的集合
评分怎么觉得那个时候的杂志,反而比今天的还有深度和内涵
评分¥细节中的民国记录!那是个沧海横流的时代,有着层出不穷的思想争鸣,再加上动荡的时局,便成就了又一次的思想大爆发。报纸,杂志这些文人依之发声的平台,见证和记录那个时代的是是非非。算是对民国杂志和当时风流人物的一次缅怀纪念,没有是非之分,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点缀和亮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