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汎森(1958— ),台湾云林人。中研院院士,史语所所长。1980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83年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旋即入伍服役。1985年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7年,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班。199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同时升任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开始任教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及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王汎森(1958— ),台湾云林人。1980年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1983年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毕业,旋即入伍服役。1985年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7年,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班。1993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同时升任历史语言研究所副研究员,开始任教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及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年,升任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章太炎的思想》(1985)、《古史辨运动的兴起》(1987)、《Fu Ssu—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2000)、《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2001)。(主要著作有:《章太炎的思想》(1985)、《古史辨运动的兴起》(1987)、《Fu Ssu—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 》(2000)、《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2001)。
《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文章所涵盖的范围大概是晚清最后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偏重的是“变”的部分,而尚未来得及仔细分析在新史学甚嚣尘上之时,旧史本身的风貌。
书名给人的第一感觉,貌似会分门别类地总体介绍近代中国的史家和史学,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是一本文章汇编,收集了王先生不同时期的五篇文章,而它们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学家、历史学有关,每一篇文章实际上都是一个专题的论述,是通过史家与史学来论证某些结论性的观点。 ...
评分近代中国的线性历史观和钱穆与民国学风两文尤好,解释了在近世经史重构,和在现代研究方法下大量中西古今的思想资源出现的情况下,史学家角色的转变,特别是重建了钱穆与晚清民国各种新学风的对话、辨证关系,以及其学术转向对现实的迫切呼应。本质上胡适和傅孟真的科学主义学...
评分近代中国的线性历史观和钱穆与民国学风两文尤好,解释了在近世经史重构,和在现代研究方法下大量中西古今的思想资源出现的情况下,史学家角色的转变,特别是重建了钱穆与晚清民国各种新学风的对话、辨证关系,以及其学术转向对现实的迫切呼应。本质上胡适和傅孟真的科学主义学...
评分书名给人的第一感觉,貌似会分门别类地总体介绍近代中国的史家和史学,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是一本文章汇编,收集了王先生不同时期的五篇文章,而它们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学家、历史学有关,每一篇文章实际上都是一个专题的论述,是通过史家与史学来论证某些结论性的观点。 ...
评分近代中国的线性历史观和钱穆与民国学风两文尤好,解释了在近世经史重构,和在现代研究方法下大量中西古今的思想资源出现的情况下,史学家角色的转变,特别是重建了钱穆与晚清民国各种新学风的对话、辨证关系,以及其学术转向对现实的迫切呼应。本质上胡适和傅孟真的科学主义学...
視野與敘述都堪為學習的模板。
评分关于线性历史观和钱穆那篇很有启发。
评分去北京的火车上看的,有些述而不论之感,创见并不多
评分关于线性历史观和钱穆那篇很有启发。
评分书名给人的第一感觉,貌似会分门别类地总体介绍近代中国的史家和史学,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它是一本文章汇编,汇集了王先生不同时期的五篇文章,而它们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学家、历史学有关,每一篇文章实际上都是一个专题的论述,是通过史家与史学来论证某些结论性的观点。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信息量很大,作者眼界深邃,不但让人了解到了许多并不熟悉的史实,更重要的是让人在对中国史学于近代的变迁有了一个广泛的认知,并且深刻体会到了民国时期整体的学术状态,实为受益颇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