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马卢夫(Amin Maalouf),黎巴嫩裔法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学家,法兰西学院院士。1949年2月25日生于黎巴嫩贝鲁特,1976年移居法国。他曾周游世界六十余国,亲历了越南战争、伊朗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被公认为阿拉伯及中东世界专家。
这样一位原籍黎巴嫩的阿拉伯作家,他本人又出生于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基督教徒,少年时代就读于贝鲁特的耶稣会学校。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亲眼目睹了黎巴嫩内战之后,为了摆脱政治动乱与同胞相残的苦痛,他选择移居法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使阿敏·马卢夫对阿拉伯人深怀手足之情,对基督教又没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他的书多年来无论是在穆斯林世界,还是在西方读者群中,都经久不衰,新版本不断出现,并且被翻译成二十七种语言。他被誉为国际文坛中代表阿拉伯文化的主流声音。
这本书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十字军史的研究,而是为了简要的使读者了解阿拉伯人在当时及以后对十字军运动的看法,所以篇幅并不是很大。由于出身的原因也能感觉出作者叙述时明显的文学性特点。这本书对于丰富我们对十字军历史的认识有很大帮助,但是仍有许多进步的空间。结...
评分这本书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十字军史的研究,而是为了简要的使读者了解阿拉伯人在当时及以后对十字军运动的看法,所以篇幅并不是很大。由于出身的原因也能感觉出作者叙述时明显的文学性特点。这本书对于丰富我们对十字军历史的认识有很大帮助,但是仍有许多进步的空间。结...
评分中东,位于亚洲、欧洲、非洲交汇处的这一片土地,似乎在历史上一直都属于热点区域,很难平静下来。这片区域是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其中耶路撒冷更是占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这一片区域的所谓不平静,更多的时候也是基于宗教冲突的因素。比如历史...
评分文笔很好,叙事性强,翻译总体通顺流畅,部分专有名词并未用常见的译法或似乎刻意用了旧译,倒全不影响阅读。但此中译本有几处小问题值得商榷。 1. 参考原书英文初版(The Crusades through Arab Eyes, Al Saqi book, 1984),其中第一部分“入侵(1096-1100)”有章节标题“Th...
评分这本书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从事十字军史的研究,而是为了简要的使读者了解阿拉伯人在当时及以后对十字军运动的看法,所以篇幅并不是很大。由于出身的原因也能感觉出作者叙述时明显的文学性特点。这本书对于丰富我们对十字军历史的认识有很大帮助,但是仍有许多进步的空间。结...
以阿拉伯人的视角讲述十字军东征。可惜的是作为历史记录缺乏史料,作为文学作品缺乏个人思考。像是讲个故事,仅在后记中用了寥寥几页进行评价。实际并未充分表现出阿拉伯人的“vues”,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不过也算是给十字军东征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一定程度上(一点点而已)弥补了东方的“不在场”。
评分从十字军东征时代的阿拉伯文人和编年史作者的记录出发,单一视角地讲述两百年阿拉伯世界的腥风血雨,故事性很强,“中东版冰火”诚不我欺,但是看不到欧洲端的历史,也缺乏宏观层面上的解释和总结,仅仅在跋里概述了一下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阿人从9世纪起就不再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的首领多是土耳其人、库尔德人甚至亚美尼亚人,造成阿人文化的停滞。他们没能建立稳固的统治机制,这点输给了欧洲殖民者。欧洲人不断从东方带回科学、医学、建筑等先进知识,而阿人不但拒绝向外来文明学习,还在东西夹击下日趋保守、敏感、敌意。虽然十字军最终被赶出了中东,但它其实代表了西方的上升和阿拉伯的衰落。
评分从十字军东征时代的阿拉伯文人和编年史作者的记录出发,单一视角地讲述两百年阿拉伯世界的腥风血雨,故事性很强,“中东版冰火”诚不我欺,但是看不到欧洲端的历史,也缺乏宏观层面上的解释和总结,仅仅在跋里概述了一下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阿人从9世纪起就不再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的首领多是土耳其人、库尔德人甚至亚美尼亚人,造成阿人文化的停滞。他们没能建立稳固的统治机制,这点输给了欧洲殖民者。欧洲人不断从东方带回科学、医学、建筑等先进知识,而阿人不但拒绝向外来文明学习,还在东西夹击下日趋保守、敏感、敌意。虽然十字军最终被赶出了中东,但它其实代表了西方的上升和阿拉伯的衰落。
评分从十字军东征时代的阿拉伯文人和编年史作者的记录出发,单一视角地讲述两百年阿拉伯世界的腥风血雨,故事性很强,“中东版冰火”诚不我欺,但是看不到欧洲端的历史,也缺乏宏观层面上的解释和总结,仅仅在跋里概述了一下作者的观点。作者认为阿人从9世纪起就不再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的首领多是土耳其人、库尔德人甚至亚美尼亚人,造成阿人文化的停滞。他们没能建立稳固的统治机制,这点输给了欧洲殖民者。欧洲人不断从东方带回科学、医学、建筑等先进知识,而阿人不但拒绝向外来文明学习,还在东西夹击下日趋保守、敏感、敌意。虽然十字军最终被赶出了中东,但它其实代表了西方的上升和阿拉伯的衰落。
评分以阿拉伯人的视角讲述十字军东征。可惜的是作为历史记录缺乏史料,作为文学作品缺乏个人思考。像是讲个故事,仅在后记中用了寥寥几页进行评价。实际并未充分表现出阿拉伯人的“vues”,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不过也算是给十字军东征提供新的思考方向,一定程度上(一点点而已)弥补了东方的“不在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