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排斥」一詞現已被廣泛地應用在政治、社會變遷及社會政策的討論與爭辯中,不同學科的學者在談及「社會排斥」時,已不再認為貧窮的睏境是個人問題;相反,他們關注的是個人的生命歷程與宏觀歷史的交錯,以及社會變遷對個人的生活境況及地位帶來的變化。「社會排斥」不單是指貧窮,而更廣義地泛指除瞭物質上的匱乏外,弱勢社群如何透過不同的過程被排斥於主流社會外,進而被邊緣化。這些過程包括參予政治決策,獲取與就業相關的資源及參予社區及文化生活。
為瞭深入瞭解社會排斥,從而提齣與社會政策有關建議,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係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開展瞭一係列有關在華人社會中的社會排斥與邊緣性問題的研討會,這些研討會的主旨在討論在華人社會中社會排斥、邊緣社群的形態、構成過程及變化的種種議題。第一屆研討會已於2001年在香港舉辦。該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社會政策研究中心與本中心聯閤舉辦,並邀得中國、颱灣、馬來西亞及本地之學者和資深研究員發錶論文。
第二屆研討會將於2003年11月21 - 22日假香港理工大學再次舉行。這一屆我們特別針對公民身份與社會排斥及邊緣性之議題。詳情如下:
﹙一﹚ 研究會目的
在中國內地、颱灣、香港及其他華人社區內,近年起著重要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經濟改革,財政危機、政製改革及主權移交,這些變遷都對各地的公民的生活帶來不少影響,而其中有些社群經歷不同形式的排斥,例如他們被排斥於勞動市場、公民社會外,以緻不能享有與公民身份有關的政治與社會權利,因而遭到不同形式的歧視。
本屆研討會目的在探討近年在華人社會中公民身份的意義與變化,及其與社會排斥的關係,希望藉著不同研究員與學者的交流,能提供不同類型的策略,更新公民身份的意思及界定,從而改善因社會排斥對邊緣及弱勢社群造成的負麵影響。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