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武
一九四四年 国民党军新六军二十二师特务连下士学生 轻机枪射手
一九四七年 国民党军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五团二连 少尉指导员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 鞍钢耐火厂成型工
一九八八年 在沈阳低压开关厂退休
《1944-1948我的战争》为口述历史,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于国民党军新六军、二○七师服役。《1944-1948我的战争》真实记录了作者少年时期的幸福家庭,是如何在日寇的炮火下家破人亡的,最终走上了同仇敌忾的抗日道路,十六岁自愿报名参加抗日,和数千名同龄人一起被分配到印缅远征军,执行抗击日寇,打通国际支援中国战场的大动脉—滇缅公路的任务,既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战争细节,也表现了全体国人万众一心抗战的感人场面。一九四六年新六军被调到东北战场,作者厌恶内战,先后三次脱离部队,其间还发动学潮抗议当局从学校征兵,在警察宪兵的追捕下四处逃亡。受生活所困,最终不得不回到部队继续当炮灰。《1944-1948我的战争》作者以种种亲身经历揭露了诸如军队内部的贪污腐化和派系斗争以及基层官兵厌战情绪,以新的角度展示了国民党必败的结局。在警察追捕期间,作者受到一个女学生及其家人的保护,双方逐步产生感情,沈阳解放前夕,女学生穿越解放军、国军两道封锁线来到作者身边,在战火中结婚,战争中的爱情成为本书另一大亮点。
《1944-1948我的战争》截至沈阳解放、作者进入解放军官教导团学习,1949年被释放为止,作者时年21岁。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让我进一步了解了那段历史。第一,中国远征军功不可没,是为自己国家而战,国民党是抗日的绝对主力,为整个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内战国民党失败有深层原因,腐败,宣传不力,派系复杂,败走台湾是必然。但内战对于普通老百姓和普通士兵来说是灾难。...
评分“两场战争,两种色彩,一场意气奋发,一场黯淡无光,而决定小人物命运的,是后一场。”读完《1944-1948我的战争》写下这句话,我随即想起“老兵回家”公益项目的组织者孙春龙。2月份龙哥来上海参加某论坛,6位演讲嘉宾,他最后登台,讲述远征军老兵如何在异域流落,缅甸的中国...
评分书读完了,写点东西与朱洪海先生商榷。 1.书的开本翻起来比较舒服,但是对于里面偶尔夹杂了边栏的编者注的页子来说,这个开本有点窄了。不如把编者注按常规摆在下面。 2.其实边栏的应用,很多书都做了,比如《话说中国》系列,就把边栏利用的很充分。当然,我不希望一本口述历...
评分1。 教科书里意思是国军就在开战初期搞了几时会战,然后就语焉不详了。而这里告诉我们了在衡阳和长沙国军一直在鏖战,十几次的会战从未停息,为了坚持到战略上胜利的那天。 2。 这个战略上胜利的那天就是打通中缅路,这个终于澄清了国军在西南不是消极抗战,而是真正和日本人...
无数黄耀武般胸怀天下的小人物的记忆才是历史。
评分能看出新六军的补给确实好,还有小饼干盒、牛肉罐头,士兵的军事素质也高,行军作战都有科学规划,相比内地的军队真是太苦了。【驻印军新编二十二师学生大队】
评分不够典型,足够真实
评分能看出新六军的补给确实好,还有小饼干盒、牛肉罐头,士兵的军事素质也高,行军作战都有科学规划,相比内地的军队真是太苦了。【驻印军新编二十二师学生大队】
评分大环境里的小人物,活下来是运气,在那么个战争的年代他居然基本没怎么打过仗, 后来还做了一个逃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