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校释》主要讲了:永宁寺、建中寺、长秋寺、瑶光寺、景乐寺、昭仪尼寺、胡统寺、修梵寺、景林寺、洛阳伽蓝记卷二城东、明悬尼寺、龙华寺、璎珞寺、宗圣寺、崇真寺、魏昌尼寺、景兴尼寺、庄严寺、秦太上君寺、正始寺、平等寺、景宁寺等内容。
我买的是民国的合校版,江苏97年重刻的,8折还要24呢。本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寺院和寺院园林的人应该很有用,但是我辈泛读的人就只能用来感受一下当年洛阳的气氛了。读史使人明智,便跟着培根的话去做了。。。
评分怎麼說呢,一般都認為是此本為《洛陽伽藍記》的最佳版本。如黃永年先生說“周祖谟先生的《校释》却能提出:‘《洛阳伽蓝记》之传本虽多,惟如隐堂本及《古今逸史》本为古,后此传刻《洛阳伽蓝记》者,皆不出此两本。故二者殆为后日一切刻本之祖也。校《伽蓝记》,自当以此二者...
评分奇书,古城及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塔 没有比《洛阳伽蓝记》更为神奇的了,它是一本关于一座北魏帝都的记录。 公元六世纪的洛阳,一座复兴的城市,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在这里激荡交汇。 洛阳,北靠邙山,南临伊阙,东有虎牢关,西占函谷关,群山环抱,黄河东去。 可惜,...
评分又翻了一遍,太好看了。还有水经注、世说、颜氏家训、高僧传、真诰、齐民要术……这些才是喜欢中古史的原因。它们不是史料,而是非常个人化的讲述,充满魅力。从来没对通鉴之类的感过冒。
评分人建造宏伟精丽的寺庙,是为了极力趋近那现象世界之外的神的世界。这种趋近是在世生存本身所指向的。不是说真实的世界无法触及,而是说人的能力终究有限,因此穷尽自身力量也只能触及真实的小小一部分,即那与人类认识能力同构着的微不足道的部分。而那彻底超越的部分,只能通过仰望、凝视并献身于那人类向着真实而极力趋近、极力仿制的造物,从中得到某种非对象化的世界隐喻。这种隐喻不是艺术的抽象,而是在世生存中可以体认的神圣与崇高。乍看起来,虔诚地仰望佛塔者将自我消弭在了表象世界的凝聚物及其神圣光晕中,但其实有一个更新的我从对面回到了自身,成为未丧之真我。在这过程中涤除的是主体生命施加的桎梏。但是,如本书所记,人在自己仿制出的辉煌作品面前往往陷入迷失,以为是自己赋予现象世界以神圣光彩,进而回到了主体的狂妄之中。
评分又翻了一遍,太好看了。还有水经注、世说、颜氏家训、高僧传、真诰、齐民要术……这些才是喜欢中古史的原因。它们不是史料,而是非常个人化的讲述,充满魅力。从来没对通鉴之类的感过冒。
评分『惟余数卷伽蓝记,泪渍千秋纸上尘。』
评分我常常觉得,这个时代,再也产生不了《洛阳伽蓝记》这样的作品。影像技术的发达,注定了描述类文字的式微。《洛阳伽蓝记》、《水经注》或者《徐霞客游记》什么的,是广陵绝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