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永恒(经典随感·珍藏版)》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一本随感集,也是出版后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之一。书中记录了作者思想的原生态,而这样的原生态正存在于每一个感受着思考的人的头脑里。当人们为了生活忙碌,忘记了思考,作者却将他经过深思熟虑的生活感悟呈现出来,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
如果幸福是个悖论,那么解决这悖论的唯一方法是追求。我们一直在寻找人生的意义,然而追求这意义的过程就是我们生存的意义。这解决了我很久一来的困惑。有时会想是不是不该遇见哲学,这让我活的不那么现实,这让我身边的人认为我是个尤物,回想一下有点庆幸我遇见了哲学,他让...
评分很多严肃学者说老周不像学者更像文学家,这个我是很认同的。比起哲学,老周还是更喜欢去用诗性的语言去探讨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哲学对他来说只是服务而已。可是很多人说老周写得是鸡汤则是彻头彻尾地胡说八道,那帮脑残估计连什么叫鸡汤都没搞明白即乱扣帽子。 我对鸡汤的理解...
评分没事在学校图书馆乱翻,翻到了它,匆匆到了几页,却发现句句正中我的心,可以说真真正正的写到我的心里去了。 我便立即找一个周遭无人的偏僻又安静的座位,我喜欢独处,“独处就是我消化世界”。抽出平时背单词用的本子,摘抄下来许多句子,尤其是「孤独」这一章,许多句子写出...
评分摘抄:游览名胜,我往往记不住地名和典故。我为我的坏记性找到了一条好理由——我是一个直接面对自然和生命的人。相对于自然,地理不过是细节。相对于生命,历史不过是细节。 笔记:而相对于我自己,外界都是细节 摘抄:人不易摆脱角色。有时候,有意摆脱所习惯的角色,本...
评分周国平《人与永恒》札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初版 2005年借阅于华大图书馆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之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把自己当作尺度去衡量万物,寻求万物的意义。可是当他寻找自身意义时,用什么作尺度呢?...
在这本集子中还是对诸如读书、死这类问题感兴趣,而对其他意兴阑珊,所以也只能算翻了一遍。只要想到死亡,会有种超脱感,现实中再纠结的事情,也觉得可以看开,相应的,再欢乐的经历,也会觉得虚幻,但是大多数时间我们被日常的生活的波涛所沉溺,往往在酒后会思考这些其实迟早要面对的问题。人重感情难免会软弱,求完美难免有遗憾,宽容这点软弱,我们就能坚持,接受人生这点遗憾,我们就能平静。每个问题都可以有两个相反的答案。日常生活中的琐屑限制太多,人就不容易感觉到人生的大限制。
评分杂文随笔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碰撞,看的文字是别人的,留下的体会是自己的。
评分非要选读过的那版不可
评分据说,人死的时候是最宽容的,在绝对虚无面前,一切恩怨琐事都是不值得一提的。 有智慧的你,应该别等到死时才学会宽容
评分润❤细无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