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平,法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教授。1994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硕士课程毕业后赴日本国立宇都宫大学留学:2003~2007年攻读北京大学与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国际政治学专业博士课程,在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留学两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中日关系与中国政治、外交,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开放时代》等多种学术刊物发表专题论文50余篇,有论著《新中国的原点》和译著《日本新保守主义》、《日本人的战争观》出版。
《战后中日关系:“不正常”历史的过程与结构》由于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和会把中国排除在战胜国对日交涉之外,中日“战争状态”持续20余年,到1972年才实现“邦交正常化”;并且仍然不幸的是,具有了邦交形式的中日关系反复受到“历史问题”的控制而呈现国家外交对抗和民众情绪对立的僵局。政治“议和”之后历史“和解”的“烂尾化”综合症,考验着政治家的外交能力;而把“不正常”中日关系对象化的知识阐释和思想把握,则是学术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今时中日关系可以说是跌到了1972年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按照刘建平先生的观点,这是周期性恶化理论的体现。刘先生的观点相当准确地抓到了习近平上台前的中日关系的规律,但是此一规律是否依然有效?按照书中的观点推演,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现今日本对中国...
评分中日关系,是一个反复出现周期恶化的复杂政治问题。从“篡改历史教科书”到“否认南京大屠杀”再到“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纷争”,日本的作为一次又一次刺激着国人的神经。就在不久前,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再次使得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并引发新一轮的反日风潮。一时间“...
评分解析中日“邦交正常化”后面的“不正常”历史(书评) 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我们所熟知的表述中日关系的用语。中日人民友好,是中日关系的基调。这两个主调和基调,是研究者和学者们的主要论调,也是中国官方的一贯表态。 前段时间中国渔船在钓鱼岛被撞、船员及船...
评分中日关系,是一个反复出现周期恶化的复杂政治问题。从“篡改历史教科书”到“否认南京大屠杀”再到“参拜靖国神社”,“钓鱼岛领土纷争”,日本的作为一次又一次刺激着国人的神经。就在不久前,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再次使得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并引发新一轮的反日风潮。一时间“...
评分今时中日关系可以说是跌到了1972年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按照刘建平先生的观点,这是周期性恶化理论的体现。刘先生的观点相当准确地抓到了习近平上台前的中日关系的规律,但是此一规律是否依然有效?按照书中的观点推演,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现今日本对中国...
:D829.313/0411
评分与最近的钓鱼岛事件多么契合啊,研究的角度真的很不错,所有反日的同学们都应该看看,不反日的更应该看看。
评分重要的历史时期,真实的中日关系。
评分不同于常见的对战后中日关系发展简单粗暴的概述,本书详细的梳理了自抗日战争以来中共对日关系的结构性脉络,揭示了中日关系“周期性恶化”背后必然的政治学逻辑,所谓“以民促官”“人民外交”实属缺乏实证研究的意识形态想象,获益良多
评分中日外交,理想和现实的差别啊,人民外交困难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