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新儒傢研究叢書總序
自序
第一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初步提齣——從《天人損益論》到《人生哲學》
一 《天人損益論》的哲學史方法論思想
1.哲學觀
2.哲學史觀
3.哲學史研究方法
二 《人生哲學》的哲學史方法論思想
1.哲學觀
2.哲學史觀
3.哲學史研究方法
三 餘論
第二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真正確立——兩捲本《中國哲學史》
一 《中國哲學史》時期的哲學觀
1.哲學的內容與範圍
2.哲學的性質
3.哲學的功用、價值
二 《中國哲學史》時期的哲學史觀
1.兩種“哲學史”
2.哲學史的目的和任務
3.中國哲學史分期
三 《中國哲學史》時期的哲學史方法論
1.“鑽研西洋哲學”
2.“搜集哲學史料”
3.“詳密規劃跡團”
4.“探索時代背景”
5.“審查哲人身世”
6.“評述哲人之哲學”
第三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轉型與深化——“貞元六書”
一 新理學時期的哲學觀與哲學史觀
1.新理學時期的哲學觀
2.新理學時期的哲學史觀
二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變革與深化
1.“照著講”與“接著講”
2.“正的方法”與“負的方法”
第四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改造與拓展——兩捲本《中國哲學史新編試稿》
一 馮友蘭所接受的馬剋思主義哲學
1.哲學是改變世界的實踐哲學
2.從“科學的哲學史”到中國哲學史
二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拓展
1.邏輯和曆史的統一
2.觀點和資料的統一
3.“抽象繼承法”
第五章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反思與綜閤——七捲本《中國哲學史新編》
一 馮友蘭晚年的哲學觀
1.哲學是人類精神的反思
2.哲學的方法:理論思維
3.哲學的功用:鍛煉人的理論思維能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4.辯證法的實質:“和”
5.餘論
二 馮友蘭晚年的哲學史觀
1.關於哲學史
2.關於中國哲學史
三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綜閤
1.馬剋思主義方法
2.哲學思潮研究方法
3.“學院式”研究法與“書院式”研究法
4.“雙譯”法
5.餘論
第六章 結語:對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總結及進一步思考
一 對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總結
二 對中國哲學史方法論的進一步思考
1.“中學西範”依然是治中國哲學史的基本模式
2.中國哲學史研究應以人文主義方法為主導
3.中國哲學史研究應充分運用邏輯分析方法
4.中國哲學史研究方法的“綜閤創新”
附錄一 “抽象繼承法”研究
附錄二 馮友蘭論孔子
附錄三 哲學傢的哲學史與哲學史傢的哲學史——對馮友蘭“三史”的一點比較
附錄四 馮友蘭先生重寫《中國哲學史》簡評
附錄五 論馮友蘭與馬剋思主義哲學的關係——兼評馮友蘭對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援引與創新
馮友蘭學行年錶
參考文獻
索引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