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国,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著有《社会科学的理路》、《知识与行动》、《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中国人的权力游戏》、《科学哲学与学术创造力》、《儒家关系主义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等学术专著。
本书作者运用最新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建构出“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框架;详细讨论了丢脸、长脸、不要脸;没脸见人、脸皮厚二体面、绐面子、留点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等中国人日常使用的交际术语,并以之深入剖析中国人的社交心理,阐明了支配中国官场运作和人际关系的“潜规则”。
总听说东西方有别,文化冲突大。就我个人阅读来看,并无多大不同。都是地球人,能有多大不同?!大家都想从交往中获利绝对是一样的,抓住这个核心点,其他的不同都能忽略。 1、中国人做人情的动机——索取日后回报。如果不能从这个人身上获得任何利益,交往就不会发生,人情也...
评分要点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界倡导本土化运动,涌现出一批代表作品。本土社会心理学代表之一是黄光国,反对西方个人主义,代之以儒家关系主义。提出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划分为工具性、混合性、情感性三类,对应陌生人--公平法则、熟人—人情法则、亲人—...
评分要点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学术界倡导本土化运动,涌现出一批代表作品。本土社会心理学代表之一是黄光国,反对西方个人主义,代之以儒家关系主义。提出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划分为工具性、混合性、情感性三类,对应陌生人--公平法则、熟人—人情法则、亲人—...
评分本书是论文合集,当然主题都是围绕中国人的“人情与面子”主题,进而阐述权力,作为学术性论文,故逻辑清晰,个人感觉理解了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式,本书的主题思想就掌握了,模型中由我们经常遇到的怎么答复别人的请求出发,表现出中国人的面子观,再根据答应与拒绝来表现出我...
评分总听说东西方有别,文化冲突大。就我个人阅读来看,并无多大不同。都是地球人,能有多大不同?!大家都想从交往中获利绝对是一样的,抓住这个核心点,其他的不同都能忽略。 1、中国人做人情的动机——索取日后回报。如果不能从这个人身上获得任何利益,交往就不会发生,人情也...
本土心理学的思想结晶。同时也适合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去读,了解中国更是了解自己
评分题目是好题目,方法论错了,应该用精神分析和人类学来解读。
评分天下奇文。
评分涉及科举
评分单靠论文尤其是外国人、海外华人的论文是根本无法解析中国人对于面子和权力的真正理解的,姑且按照文中所分,将关系分为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和混合性关系,那么混合性关系又如何界定?正如文中举《范进中举》一例,邻人和乡绅均属混合性关系,但做法却迥异,又做何解?东方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几乎无法物化,完全依照建模和统计数据试图来解释好这个千年文化沉积而成的话题,本就是舍本逐末。如果按照马斯洛需求体系来看,面子的本质近乎社交需求、尊严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杂合体,对于这种复杂的现象,恐怕并不是几篇形而上的论文和小范围的统计数据能够说得清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