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乌托邦的年代》是卡利耶尔的一本回忆录。在其中他以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六十年代发生,并最终发展为五月动荡的反抗运动的一些事情。在那段动荡的日子里,他亲身经历了运动中的各种事件,接触到了各色各样的人,知道那些青年人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内心的期盼,其关于运动的谈论具有有内在的真实感。作者主要不是探讨运动的原因、过程及结果,而是回顾运动中的点点事件,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只是想尽量把那个年代的一些场面和一些声音找回来,因而读来别有一种感受。
乌托邦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当然与其说追求乌托邦不如说是追求完美,追求一劳永逸,所以每当看到过去有追求乌托邦的事迹,总是有一种将浪漫化的趋势。作者在书里写到“乌托邦带着一种存在的渴望。它不停地在我们耳边低语,说自己是有可能的,说自己不只是在重温古老黄金年代的梦...
评分 评分1968年,巴黎学生“越革命,越做爱;越做爱,越革命”的口号也许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的缩略语。一个无可复制的年代,一个让所有年轻人热血沸腾荷尔蒙高涨的年代,一个离我们日渐远去却早已在影响世界的年代,一个被搬上大荧屏、以各种文字形式流传的年代,一个直至今天依然让你着...
评分1968,乌托邦走上了行乞的路 ——夜读克劳德·卡里耶尔回忆录《乌托邦的年代》 我们的幻想就坐在街角上。它在伸手乞讨。 ——乌托邦的年代 1、 一九六八年,是一个遥远的被乌托邦所笼罩着...
评分乌托邦一直是人类追求的,当然与其说追求乌托邦不如说是追求完美,追求一劳永逸,所以每当看到过去有追求乌托邦的事迹,总是有一种将浪漫化的趋势。作者在书里写到“乌托邦带着一种存在的渴望。它不停地在我们耳边低语,说自己是有可能的,说自己不只是在重温古老黄金年代的梦...
笑死了,从头碎碎念到尾。剧本没写出来,电影卖不出去全都得怪世界大势。可以拍黑色喜剧。
评分笑死了,从头碎碎念到尾。剧本没写出来,电影卖不出去全都得怪世界大势。可以拍黑色喜剧。
评分“不要忘记你自己是谁,千万不要让这一片愚昧而空洞的汪洋大海(但其间又林立着刀枪)把你淹没、把你变成一个幼稚无知的孩子。你要从内心里与一意孤行的专制抗衡,与这段谎话连篇的历史抗衡。”
评分不愧是写剧本的。看他款款写来,最后你会不自然地发觉:革命从来缺少目的和意义,不管气势是如何磅礴澎湃,它的性质决定了,革命只是一种即时的寻欢作乐。
评分以年长者的视角看五月风暴很有趣。一场虚弱又矛盾的幻觉革命,“要给人的欲望以正当的地位”,什么欲望呢?不知道。欲望,一个一往无前的欲望。欲望让巴黎的年轻人们信奉上了共产主义。一场幻想着革命的革命,一场抗父但不弑父的革命。一场真正切实的革命。(翻译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