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〇年代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经济学 经济史 经济 柳红 80年代 历史 中国 社会
发表于2024-11-22
八〇年代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还光荣与梦想呢,扯你妈的淡
评分文字还欠锤炼,也许是因为报章专栏结集成书的缘故,专著味淡而报纸气重。无论如何,要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3.9星。作为史料翻一翻挺有意思的,比如年轻时候的王岐山副总理,跟随领导去做农村调研,戴一个蛤蟆镜的样子,一点都不威严。
评分感谢那个翻天覆地的转型时代中这些把握潮流推动革新的经济学人。感谢@hypohare 送书。
评分还是买了个纸质版。。。
柳红,1960年生,山西人。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现居北京。1982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自动化系,工学学士;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系经济学硕士。
柳红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no310311
1980年代,有一个特殊群体,它的主要人物是经济学家或经济工作者。从空间而言,他们的舞台多在北京三里河、月坛北小街、皇城根9号院一带;从人物跨度而言,上下三代。第一代,是像薛暮桥、孙冶方、马洪、蒋一苇等这一代,既是革命者,又是学者;既是马克思主义者,又不是教条主义者。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中国需要改革,当历史机会到来时,全身心投入,披荆斩棘,呕心沥血。第二代,是1949年以后成长起来的学者,诸如刘国光、董辅礽、孙尚清、吴敬琏、厉以宁、赵人伟等,他们年富力强,承担起历史使命,先是用正统理论阐释改革,把政策和理论联系在一起;继而补修现代经济学,呼唤市场取向改革。第三代,曾经是老三届,当过工人、农民、知识青年,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了解,又赶上上大学、读研究生,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以致用之心,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直接切入到改革的核心问题,有创见,有合作精神,他们中间的不少人相继脱颖而出;从贡献而言,他们承上启下,将发自中国社会底层农民、工人、老百姓的自发的改革意愿和呐喊转化成执政党的文件政策,转化成学术理论。他们为让人们接受在今天看来的常识付出了极大的心智。没有这个特殊群体的努力,没有他们的桥梁作用,背负着巨大历史包袱的中国改革怎么能够起航?
◎ 作者的话
1980年代是一切从头开始、英雄不问来路的时代,是思想启蒙的时代,是求贤若渴的时代,是充满激情畅想的时代,是物质匮乏、精神饱满的时代,是经济学家没有和商人结合的时代,是穿军大衣、骑自行车、吃食堂、住陋室的时代,是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一起创造历史的时代。
经济学家作为一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和学者,常常以个人,或主导一种思潮来参与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这种群体性的、大规模的、全方位的参与和影响,实在是中国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虽然时间并不久远,虽然很多当事人健在,但是,历史被有意无意地遮蔽、遗忘、误解了。我总是想,把那些被埋没的,发掘出来;把那些走向模糊的,清晰起来;把那些被歪曲的,纠正过来。
重温1980年代。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你们的故事,还是我们的故事。
初初看到这本书,以为这就是经济学领域的《激荡三十年》。实在无意将柳红老师与吴晓波放在一起作比较。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应该同样可以感觉到抱有宏愿的学者与一个书商的区别。 “…把那些被埋没的,发掘出来;把那些走向模糊的,清晰起来;把那些被歪曲的,纠正过来...
评分读过多本回忆80年代的书籍,发觉如此多的人回忆甚至想回到80年代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1.刚刚经过封锁的年代之后,如沐春风,万物更新。 2.打到一切之后,彼此之间相对的平等(没有自由)。 3.国家正在昂扬向上,认为自己属于国家的一份子,有一种认同感。 与吴晓波的比较: 看...
评分 评分在这本书中,柳红不断透露出的,是一种有些离愁别绪的怀念。八零年代在记忆中留下的,是兼容并包,是开明政治,是敢想和敢做。 我们究竟要怎么看待这样一个学术界发展的盛世? 没有对比无法突出时代的不同;这一点在这本书于这个时代问世有着特别的意义。为什么...
评分这本书并不非常好,倒是作者几个字写得挺好看的。只是想到国家现在这样的现状,想到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再看到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这个耀眼的命题,心中总觉得有些东西不吐不快。 前一阵子反日情绪高涨,发生了不少暴力事件。很多人只是从国家民族这个层面分析那样激烈的...
八〇年代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