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学生时代出版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确立了其美学家的地位。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朱光潜主要编著有 《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
《谈美书简(2011最新修订版)》是朱光潜在82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对青年们有关美学方面问题的一个回复。全书由13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全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在书中,朱光潜还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
从三十五岁到八十二岁,从《谈美》到《谈美书简》,中间经历过动乱苦难,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美学理论体系自然更加完善,却失去了当初的激情与理想,此书读来满是小心翼翼,意识形态上的色彩过于浓厚,读后反倒想到的是《谈美》中的话,“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
评分《谈美书简》是一本以“答读者问”的书信形式来探讨美学的。美学家朱光潜一共用了十三封信从美学的各个角度表达了他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信中并没有给美下一个十足的定义,而是通过不断地从艺术作品与生活中举例说明来告诉读者们要怎样去发现美,怎样去研究美学。 词典里对美学...
评分作者张口闭口马克思。自我检讨挂在嘴边。对四人帮的余恨不时跃然纸上。朱光潜,1897-1986,从旧中国到新中国,都印刻在他的文字里。青年时候的朱光潜感觉就像我们的90后,意气风发,80岁的朱光潜感觉就干燥得很,但幸好不消沉,不颓废,还有火气,看来阅读是能让人心灵健硕的,...
评分 评分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有美的感觉,比如说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心里会产生强烈的共鸣,看一部电影后,会将自己置身于故事情节中,甚至感动的流泪,在回首从前,醉心于懵懂的往事,会乐此不疲,朱老说从广义上讲这些感觉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他的解释就是这些感觉到得事物都是很实...
全书共十三封信,对美学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对美的定义那部分印象比较深,现在的自己越来越赞成朱光潜先生在这部分中阐述的观点。很多时候,对感性的东西,做公理式的定义,确实挺无聊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学习感性的事物的最佳方式应该是案例,而非定义。
评分全书共十三封信,对美学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对美的定义那部分印象比较深,现在的自己越来越赞成朱光潜先生在这部分中阐述的观点。很多时候,对感性的东西,做公理式的定义,确实挺无聊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学习感性的事物的最佳方式应该是案例,而非定义。
评分指导新进入门的研究美学的菜鸟。
评分全书共十三封信,对美学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对美的定义那部分印象比较深,现在的自己越来越赞成朱光潜先生在这部分中阐述的观点。很多时候,对感性的东西,做公理式的定义,确实挺无聊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学习感性的事物的最佳方式应该是案例,而非定义。
评分全书共十三封信,对美学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对美的定义那部分印象比较深,现在的自己越来越赞成朱光潜先生在这部分中阐述的观点。很多时候,对感性的东西,做公理式的定义,确实挺无聊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学习感性的事物的最佳方式应该是案例,而非定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