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娴(Alice Poon),曾任新鸿基地产集团创办人郭得胜的私人助理达八年,其后加入嘉里建设,任策划发展经理,负责土地及物业的估价与收购,并参与规划及契约修订的工作,对香港地产业的运作极为熟悉。作者亦曾于加拿大卡加利市任职于石油土地收购代理公司,并负责宣誓专员工作,及于多伦多从事地产发展业务。近年作者经常在网上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及博客写作。作者现于加拿大居住及工作。
香港,华人世界最富裕社会,自由经济的天堂,曾经最推崇“勤劳致富”的地方,却被持续飚升的楼价,弄得怨声载道。中产阶层财富流失,草根民众生计艰难。相形之下,大地产商却富者更富,富可敌国。香港的今天,出现了很严重的仇富心理。
原因何在?本书作者潘慧娴,曾任新鸿基地产集团创办人郭得胜的私人助理达八年,其后加入嘉里建设,负责土地及物业的估价与收购。藉其从事地产发展业的专业经验,配合详尽的数据和理性叙述,深入解析香港地产业的运作与结构,缕述香港地产在数十年来的发展中,如何沦入被大地产财团垄断的现状。
作者更从地产业延伸,认为“地产霸权”已扩展至公用事业及零售服务业,成为香港贫富悬殊、民怨沸腾的罪魁祸首。作者支持自由市场,在书中建议特区政府应立即改善政策,以保障市场公平,不应再纵容地产财团垄断各大行业,阻碍香港经济进一步发展。
中文版《地产霸权》经作者重新修订内容,加入2010年香港地产行业的最新动态,帮助读者透彻掌握香港当前的政经局面。
地产霸权,会在内地重演吗?无法预知,没有答案,但我们似乎看到,地产霸权在香港上空的阴影,正向我们漂移而来……
如果香港看成是一个大富翁游戏的棋盘,你是一个想称霸的玩家,你的战略应该怎样部署?换个角度读《地产霸权》你可能会有答案。 > 买地,土地永远是有限资源,特别是核心地块的土地资源永远是只会买贵不会买错。 > 买断了核心地段的地块,意味着核心地段空间垄断。高租...
评分如果作者从香港不动产的升值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作者是否会用同样的视角看问题,是否还会的出同样的观点或者结论。 作者作为新鸿基集团创始人之一郭得胜的私人助理,明显有失水准。是因为希望登上畅销书排行榜,还是因为与地产商的私人恩怨,或者是仇富心态,不得...
评分这本书揭示了香港高企地价的缘由,以及这基于香港高地价现象而掌握权力称霸一方的地产公司,如何维持地价,以及涉足公共事业等方面来壮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香港回归前的“50万公顷”政策——1984年,前港英政府与中央签订的《中美联合声明》中规定每年土地供应仅限50公顷,被作...
评分书中翻来覆去只说明了香港经济被几大家族垄断的现象(这种现象众人皆知),缺乏所谓业内人士的从根源到现实的专业剖析。即便是描述垄断,也没有详实客观的各种数据来说明这垄断是否并且什么程度上损害了香港民众的利益。内容相当业余。 后记的施永青对本书的评论很到位,甚至...
评分通过数据说明问题,是本好书。把去年写的文章贴上来,感谢天窗黄蓉儿。 2009年,当香港一个名为“天汇”的楼盘70万港币/平方米创下全球最高价格纪录时,并没有多少人对这个数字感到怀疑。内地热钱的涌入,看上去让香港地产行业充满乐观的理由。和“天汇”一样,香港不少豪宅的...
这本书揭露的事实有多么触目惊心呢,我跟你说哦,读了这本书哦,让我觉得哦,赴港产子的大陆孕妇,怎么说呢,她们是把子女从一个大一点点的火坑哦,推到另外一个比较小一点点的火坑里去。
评分为香港市民出了一口恶气,不过稍嫌啰嗦。
评分怒赞,这才是有知识讲道理的左派之书。
评分作者全书都纠结于官商勾结或官不作为,有点太直线思维了,倒是最后附的施许二人的讨论更有大局的视角。房产大跌后社会多行业人员消费力极大减退,反过来于政府也是政治上的压力。所以港府也不是那么贫弱不堪,关键在于手里可打的牌实在太少,在房价面前可谓进退皆是压力。
评分作者的洞察很深,但内容太单薄,精华只在第一章。香港的地产商把官商勾结玩到了极致,由他们手把手教出来的内地地产市场也正在上演同一出戏,大陆屌丝们的命运马上就要惨过港灿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