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作家,1957年生。家学渊源,祖父是著名作家及教育家叶圣陶。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死水》、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等。
南京大萝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六朝人物精神在民间的残留,也就是所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自由散漫,做事不紧不慢,这点悠闲,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平心而论,国内恐怕还找不到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这个城市最适合文化人的到访,它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深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沉重的历史对话。以风景论,南京有山有水,足以和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媲美,然而这个城市的长处,还是在于它的历史,在于它的文化。
文/赭玉 图/秋天的树 叶兆和先生在《南京人》开篇便写到:南京这地方,用不着怀古。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十朝都会,百代兴衰多少年来,南京以其山川新形胜,吸引了无数英雄豪杰角逐争雄,建都立业。是地方就有典故,是地方就有来头,是地方就能让人一番感叹,然后写出好好...
评分荣我孤陋寡闻,《南京人》这本书早有耳闻,却不知作者叶先生乃叶圣陶老先生之后人,近日,一口气读完,些许失望,不如想象中透彻。似乎只浮于表面的说了南京的什么,而且篇章中多有重复的语句,不过是南京六朝脂粉气,真正写南京人的篇章不过几页而已。南京人一向被形容为大萝...
评分还没有机会到南京一游,但当阅读完叶老的这本散文集之后有如到过一趟南京。虽说这本散文集略显粗糙,文笔单薄,但可作为了解南京历史和现状的一个渠道,值得一读。 南京在印象中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城市,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十朝都会...
评分在外地求学,心中难免泛起几幕思乡情。这种思乡说不清,道不明,像几句在心房的一隅,近乎暧昧地存在。 南京,我虽生于斯,长于斯,但对这城市知之甚少,无疑是抱憾的。小时候,很羡慕那些过年可以回老家的同学。总觉得这样的年里因为有了距离中的期待与找寻才显得有意义。而今...
在南京熬了一个礼拜 每时每刻都像是在洗着澡 挥汗如雨饮水如溉 即使如此还是留下了各种不舍 这次出行遇见的江苏人都很憨厚可爱 就像叶兆言笔下形容的"南京大萝卜" 又或者我爱着南京人是因为我们都是自由懒散 邋里邋遢的人 就算手上戴着手表也不是为了看时间 而是计时自己骑车在长江路的法国梧桐树下骑了多久 南京人不排外欺生 他们从不像上海人出口"阿拉上海人"也不像北京人动不动"你大爷"从来不把自己是南京人的荣耀挂在嘴上 不觉得自己自己生在这个六朝古都的城市就应该引以为豪 不自信不自卑就是淡定觉得这些和他无关 更不关心对面走来的人是不是南京人 他们开怀接受一切并且毫无怨言 南京人朴实低调愿意吃亏愿意受骗但就是不愿意和别人起争执 就连百姓常用来骂人的"你脑子里进屎了"都带着孩子气 怎能激不起你对他们的喜爱
评分很多地方不入情,但是作为了解南京的私人地方志还是不错哒
评分从不同层面了解南京人
评分一星给书中提到的历史知识,以及对南京城市气质和南京人性格的分析,二星给书中引用的古诗词。叶兆言的文笔是零分。
评分其实我蛮怀疑”地域论“的,而叶先生说的南京人的闲散和温和,还是赞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