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机器

视觉机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 保罗·维利里奥
出品人:
页数:147
译者:张新木
出版时间:2014-8
价格:32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5129995
丛书系列:当代激进思想家译丛
图书标签:
  • 哲学
  • 艺术
  • 视觉
  • 艺术理论
  • 文化研究
  • 当代艺术
  • 法国
  • 视觉文化
  • 人工智能
  • 计算机视觉
  • 机器学习
  • 图像处理
  • 深度学习
  • 智能识别
  • 视觉感知
  • 自动化
  • 科技图书
  • 图像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速度与政治》的作者维利里奥努力要定义一种图像的新型逻辑。

确实,在不同的技术旁边,在图像的后勤旁边,还存在一种逻辑和传播的时代,它们标示了近来的历史。

形式逻辑的时代,就是绘画的时代、雕刻和建筑的时代,它与18世纪同时结束。辩证逻辑的时代,就是摄影的时代、电影的时代,或可称之为照片的时代。

反常逻辑的时代,就是随着视频通信、全息摄影和计算机制图的发明而一道开启的时代。似乎到了20世纪之末,现代性的终结本身就由公共再现的逻辑终结来标示。然而如果说我们足够了解传统绘画再现的形式逻辑的现实,并且在低等程度上了解主宰光学电影再现的辩证逻辑的现状,那我们只能很困难地理解这种反常逻辑的潜在能力,即视频通信、全息摄影或合成图像的潜能。这正是保罗·维利里奥这部《视觉机器》如今要回答的问题,他试图澄清再现手法演变的意义。在这种再现中,城邦的“公共空间”突然让步于“公共图像”,即实时在场的反常图像,而这一实时在场将替补主体与客体的真实空间。

编辑推荐

《视觉机器》为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lio)关于新技术与图像新型逻辑的重要文集,共收入五篇文献:《地形失忆症》《不及一幅图像》《公共图像》《天真的摄像机》《视觉机器》。在这些文章中,作者梳理了再现手法的演变,它由绘画、雕塑和建筑时代的形式逻辑,到摄影和电影时代的辩证逻辑,进而发展到当今时代的反常逻辑。在今天这个由视频通信、全息摄影和计算机制图而开启的时代中,城邦中的“公共空间”突然让位于“公共图像”,即实时在场的反常图像,而这个真实时间将替补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真实空间。作者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澄清其意义。

作者简介

保罗·维利里奥(Paul Viritio,1932—)是1970年代以降最富原创力的法国哲学家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城市建筑家、随笔作家。1963年,维利里奥与建筑师克罗德·巴朗(Claude Parent)成立“建筑原则”(Architec-ture Principe)团体,并发行同名刊物,宣扬建筑的“倾斜功能”(水平与直角被彻底弃绝),曾先后完成两栋建筑作品。1973年起执教于巴黎建筑专业学校(ESA),直到1999年退休。维利里奥的哲学著作围绕着一系列以科技、速度、城市、虚拟、事件、意外及失序为核心的概念群,代表作有《领土的不安》、《速度与政治》、《消失的美学》、《战争与电影》、《解放的速度》、《事件的风景》等。

译者简介:

张新木,江苏高淳人。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1985年起从事符号学研究,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翻译出版法国文学与社科名著《巴黎圣母院》、《游荡的影子》、《冷记忆》1-5等30余部,编写出版法语教材及参与编写中外母语研究专著1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教育部及江苏省社科项目5项,主持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法语阅读”。2006年获法国政府棕榈教育勋章(骑士),2008年获江苏省第三届紫金文学奖翻译奖。

魏舒,南京大学法语系硕士,法国普瓦捷大学外语学院教师,法国驻华大使馆特邀翻译,中法文同声传译,法语教师。译作有《谜情书》(译林出版社,2012)。

目录信息

地形失忆症
不及一幅图像
公共图像
天真的摄像机
视觉机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大家都在批评翻译,但就算是这么烂的翻译,我还是从这本小书里读到了很多惊人的论述。现实与艺术哪个更真实,光感与现实哪个才是虚幻,不得不说这仍是一本非常棒的哲学小册,当代艺术的各种形式都糅合到一起改变着人们的知觉模式,读起来是很晦涩,但能读懂和有趣的地方也不少。

评分

地形记忆说很有意思,“有了地形记忆,人们就可以谈论视觉的年代,甚至谈论另一代人的视觉遗传”(p27),也就是说,记忆不能隔代“遗传”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空间勾连,两代人之间从来不会真正共享同一个空间。改造空间自然也成了最好的历史重构。以后再看城市、记忆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视角放进去。

评分

罗丹说整体的真实性借助于细节的非精确性!当我们以为看清看全了宇宙时、我们已经丧失了最低的想象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希区柯克也说观众是从记忆中制造图像!记忆就是想象力的回溯!年轻的我们都患上了视觉失读症、无法理解所读的东西、更没有能力再现再表达!这种某在意义的消失如果是美的、那便是夕阳之美、变幻莫测的、用以自我安慰地总结个人终结时代的方式!在艺术作品中、程抱一所谓的完美的作品激发人们置身其中的欲望、这种忘我的消解就是创作者和作品跌进消失的美学彰显!

评分

没有《战争与电影》写得好。翻译还不错。

评分

地形记忆说很有意思,“有了地形记忆,人们就可以谈论视觉的年代,甚至谈论另一代人的视觉遗传”(p27),也就是说,记忆不能隔代“遗传”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没有空间勾连,两代人之间从来不会真正共享同一个空间。改造空间自然也成了最好的历史重构。以后再看城市、记忆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视角放进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