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研究對象是20世紀30年代北平的大學教育與文學生産,主要是以大學為視角,考察北伐後到抗戰前(1928-1937)這十年北平的新文學活動。這一時期的北平被稱為“文化城”或“大學城”,文學活動往往是在各大學中展開的。本書在時空上以20世紀30年代的北平為範圍,描述和分析大學參與到新文學的想像和再生産中去的不同方式,從兩個層麵考察瞭“大學教育與文學生産”之間的關係:作為知識生産的場所,大學通過學術研究和課程設置,生産著有關新文學的各種知識、觀念和曆史敘述;而作為由教師和學生組成的“文化共同體”,大學又為新文學再生産和創造瞭諸如文學社團、刊物、師生關係、人際網絡等製度性的條件。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精華在第四、第五章。全書白璧微瑕之處是失之於材料瑣碎蕪蔓,甚至有堆砌之感。
评分季老師的說明清晰有內容,好理解。
评分重讀,發現上次讀書報告基本瞎扯,自我譴責ing
评分@2019-03-18 10:30:21
评分相當好的切入角度和處理,此前同類研究中還沒見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