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秉安
1948年生於湖南桂陽,1968年赴鄉村插隊務農,1982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係,曆任桂陽縣運輸公司工人,桂陽縣捲煙廠工人,《主人翁》雜誌編輯,《深圳風采》雜誌副主編、主任編輯,《深圳周末》主編,1976年開始發錶作品,著有長篇報告文學《深圳的斯芬剋思之謎》,中篇報告文學《來自女兒國的報告》等。
《大逃港》1950年代至80年代,有將近100萬名內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這被研究者認為是冷戰時期曆時最長、人數最多的群體性逃亡事件,史稱“大逃港”。深圳寶安的一個農民說過這樣一句話:“‘改革開放’這4個字,你們是用筆寫的,我們,是用血寫的!”陳秉安的長篇報告文學《大逃港》即記錄瞭深圳30年百萬人越境香港的那段曆史。
对香港这个城市,我有着特别的感情,因为她的现在,也因为她的过去。 1962年5月3日,香港《星岛日报》称,“由于大陆边防紧闭放宽的原因,麋集于边界准备偷渡入境者,现已至三四万人之多。” 即便港府出动了5000名军警,上百条警犬,十几架直升机,依然无法抵挡大陆民众的冲...
評分文/王嫣芸 第一次听说“逃港者”,是在去年十一月。 他们来自湖南、广东、福建、黑龙江等全国12个省,62个市(县),在上世纪50年代至八十年代间,从深圳越境逃往香港。官方资料显示,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深圳历史上总共出现过四次大规模逃港潮,分...
評分在吃食和思考之间,我想只有在前者被满足的条件下才有后者。人有趋利避害的天性,在这里吃不饱,或者无论如何也吃不饱,那只能跑,跑到能填饱肚子的地方,这是宪法中的居住自由吧,问题当然没有简单。在作者大片笔墨灌注的故事当中,有几个片段让我陷入久久的思考中。 ...
評分 評分1、资料齐全 作者非常不容易,各地走访历时22年,写书历时9年,书中报刊、政治文件的影印资料都比较全。基本上还原了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近100万名内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的历史。不只是逃港的历史,还写了当时农村合作化运动等的背景历史。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一收一放,不偏不頗
评分驚心動魄。
评分六二大逃港真是太驚人。很多人逃港是危險性很低的,主要看政策和官員的良心。港英政府對逃港者總體很寬容,和中國政府對待逃北者的態度完全不同。
评分“改革開放四個字,你們是用筆寫的,我們是用血寫的!”
评分: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