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台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
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语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与幻灭中自杀。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心灵的焦灼》是茨威格惟一一部生前发表的长篇小说。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直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小说《心灵的焦灼》的卷首如是写道: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抗拒,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
评分我十分钦佩作者茨威格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内心冲突的斗争、纠结、矛盾、惶恐、怨恨、怜爱、特别是同情的内心描述,这让我一个学心理学出生的人都望洋兴叹。在看的过程中感觉很过瘾呢,完全可以作为心理学学生的一个课外阅读。看完发现原来这种写作手法是心理分析手...
评分 评分“过于匆忙的想要修理一个表的齿轮,往往会把整个表都毁掉。”感情中最需要的是感性的爱和理性的责任。而同情只会激发盲目的斯德哥尔摩情结。没有谁一定是谁的救世主。ps翻译的也很流畅,荐。
评分换做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我也会施舍无用的同情,也会把被同情之人引向绝路。茨威格文字里所存有的信念,注定他最后自杀的结局。
评分当一份出乎意料的爱被抛入一个人的生命中,倘若他/她不能强健地去承受/回报,则似乎应该尽早离去,犹豫不决,哪怕是出于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的犹豫不决,总是会伤害对方,接着伤害自己的...
评分故事本身还可以,虽然看完第一章就猜到是怎么回事了。对两种同情的理解是真的不太能接受。
评分邪恶的人犯下罪行后,经验教会了他们要适可而止,于是,产生的伤害反倒更小,但有道德的人一旦从狭窄的小道上失足,他们便会陷入绝望的挣扎,借由美德的名义试图进行弥补,继而接二连三地犯错。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对相关的人所造成的伤害远比十足的恶人要大很多,因为他们无法接受其他的准则也可以行得通。——毛姆《旋转木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