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1943年生于芝加哥,1969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耶鲁大学讲师(1968-1970)、布兰德斯大学助理教授、纽约大学教授(1972-1998),1999年起担任伦敦政经学院社会与文化理论教授,以及社会学与社会政策教授,并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与福柯有过合作关系。他的研究领域为:城市社会学、艺术/音乐、家庭、观念史与身体史。他的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19世纪的城市》(1969)、《阶级中隐藏的伤害》(1972)、《眼睛的良心》(1990)、《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1994)、《不平等世界的尊敬》(2003),以及三部小说。 他在学术生涯中因其突出贡献获奖无数,尤其是2006年,在德国“因为其对我们时代的理性的分析”、“在社会学和史学方面的突出成绩”获颁“黑格尔奖”,这个奖项每三年才评选一次,此前获奖的学者包括哈贝马斯、保罗·利科。
《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是一部从城市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生活互动视角切入的另类的文化史著作,是作者桑内特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结晶。作者打破传统史学研究框架,独辟蹊径,聚焦于人类身体和城市这两大要素,考察了人类文明演进,确立了复原人类文明史的桨构。在作者筑立的架构中,人类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概括为三种身体形象,分别以身体的不同器官来命名,相应再现了三个重要时段的身体体验与城市形象的相互关系。第一种类型命名为“声音与眼睛的力量”;第二种类型称作“心脏的运动”;第三种类型称为“动脉与静脉”。通过这三种类型的描述,桑内特试图告诉我们,文化在创建和利用城市空间方面曾经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但现在的城市理念却在造成文化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麻木。人类只有重新回归身体,回归感觉,才能真正恢复被现代城市文明所排挤掉的人的身体和文化。《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出于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另类视角阐述了历史和现代发展,涵盖历史学和社会学,视野开阔,观点新颖,颇具参考和借鉴价值。
在我的概念中,城市与身体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论题,更遑论从身体史的视角来切入城市文明史。但就是这个相当非主流的论题,不仅有人做了,而且做得相当到位,便有了这本书——《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 作者理查德•桑内特借用了福柯的微观权力论,将城市文明...
评分今年的开学典礼在新落成的体育馆,这个被我们叫惯了的钢菊,终于在2014年的夏天迎接了第一个重大的活动。开学典礼上樊院长将钢菊诠释为皇冠待冕时,让我初听起来有些冒冷汗。但是之后的话,又让我无比的汗颜。虽然每年毕业生晚会都会聆听院长的教诲,但很少真正听进去,而这次...
评分肉体与石头相碰时文字 ——《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札记 肉体即身体,石头是建筑的隐喻。在《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中作者理查德•桑内特坦白的承认,他的专著是受他的朋友福柯《规训与惩罚》的启示而成稿的...
评分今年的开学典礼在新落成的体育馆,这个被我们叫惯了的钢菊,终于在2014年的夏天迎接了第一个重大的活动。开学典礼上樊院长将钢菊诠释为皇冠待冕时,让我初听起来有些冒冷汗。但是之后的话,又让我无比的汗颜。虽然每年毕业生晚会都会聆听院长的教诲,但很少真正听进去,而这次...
评分切面很广,但不够深,很多内容一句带过,更像通读导论而非研究文本
评分城市是由各种不同的人所构成:相似的人无法让城市存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评分《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在桑内特的构架中,人类古自希腊以来的城市发展史被浓缩为三种身体形象。第一种声音与眼睛的力量,展示了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如何以声音和眼睛来参与城市生活。第二种心脏的运动,探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理念和身体体验,其中威尼斯犹太隔离区是身体意识 @2012-08-02 20:19:34
评分桑内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切入城市,优点在于可以避免很多枯燥的概念堆积,行文流畅有趣,适合初窥门径的人;缺点是有些论述稍显牵强。不过,书中很多观点和论述都可以作为一些论题思考的起点,对于发散思维开阔眼界很有帮助,好书,推一个
评分关于空间和人。找了好几个地方才买到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