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基尼利(Thomas Michael Keneally,1935— ),澳大利亚知名度最高的“国宝级”作家。自一九六 四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惠顿某处》以来,基尼利共出版三十多部长篇,十余部纪实作品和四部剧本。除了在澳大利亚本土获得无数文学奖项外,他三度入围英国布克奖短名单,一九八二年凭《辛德勒名单》折桂。这个具有多元价值的文本在正与邪、实与虚、文与史,技巧与人性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处处闪烁着过目难忘的人道主义光辉。斯皮尔伯格根据本书改编的影片获得七项奥斯卡奖。二○○七年,美国电影学院评出二十世纪百部佳片,《辛德勒名单》位列第八。
《辛德勒名单》是澳大利亚“国宝级”作家托马斯•基尼利以真实人物和事件为基础创作的一部伟大的人道主义历史小说,为奥斯卡•辛德勒这个纳粹党员、发了战争财的工业家作传,重现和探索了他之不惜冒身家性命的危险,拯救出一千三百多名犹太劳工的历史史实和心理过程。
基尼利要写出在最黑暗的历史时刻,在面临历史上空前的人类浩劫时,人的精神所具有的伟大力量,同时又竭尽全力要为辛德勒“去魅”,驱散笼罩在这个伟大的拯救者、上帝的替身、犹太民族的“大义人”身上的光环和“迷思”,还他这个“如此含混复杂又如此崇高伟大的人物”的“真身”。所以他决定以小说的形式去展现这个人物,但同时又“力避一切向壁虚构”,所有的事件,哪怕最琐碎的细节全部都有历史文件以及当事人的回忆作为支撑。虽然基尼利的这种创作方式导致《辛德勒名单》在获布克奖后,引起这到底是纪实还是小说的争论,事实证明这种创作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真实的力量胜过了一切设计和虚构。《辛德勒名单》不但将那段已经湮没不闻的伟大的拯救故事,如目见耳闻般生动清晰地展现在当代读者面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将奥斯卡•辛德勒这个真实人物无比复杂甚至矛盾的各个侧面,如刀砍斧斫般深入细致地突显在读者的心中。
不论在多么黑暗的时刻,不论邪恶的力量何等强大,也都有人性的光辉在闪烁,也总有人类的灵魂在成长。只要人类还需要历史和记忆,这本书就永远值得阅读。
我觉得他总应该是一个运筹帷幄,挥金如土的富商;他应当总是西装革履,手中时常悠然自得握地着一个斟着高级白兰地的酒杯;他能为拯救一个“低等”民族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他是普度众生的神;但他不是完人,他爱美色,他有他的波兰女秘书克罗诺斯卡,德国情妇英格丽,还有结发...
评分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走到科技高度发达用了几千年的时间。但要再退回石器时代,却只要几个狂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的疯狂行经。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人活着的意义变得极其单纯——生存。 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的是那个身穿红衣的犹太小女孩,她是故事最鲜亮处,也成...
评分在一本书中,偶然提到了这本书及这本书的大概内容。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我竟然记三年。 在书店的某排书架前走过,眼睛的余光瞥到这本书。 第二次拿着钱去买时,和朋友,书店的阿姨一起找了好久才找到的。 虽然是一本厚厚的书,却只用了三天就看完了。 血淋淋的历史,...
评分没有当小说看,当历史看的。朴实无华的叙述令人动容。
评分接连看了两本关于二战集中营的书,一本关于个人无命运的人生,一本关于在最黑暗中伟大的人性。战争让人性扭曲,也让人性闪耀。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你的内心是否坚强,决定人在极端环境下善与恶如何抉择。一个难以被称为正人君子的男人,却是拯救很多人生命的天使。非常沉重的一本书,那段历史,那些罪恶,那些在黑暗中死去的无辜生命,哪怕时隔这么多年,哪怕只是通过文学作品间接着去面对,也十分让人心痛。愿世界和平!
评分初一读的,不过真的好长
评分感觉很写实。但是电影只记得那个红衣小女孩了。
评分收集整理千头万绪的资料信息太辛苦了。小提琴家全情演奏,拉死了纳粹军官,这段笑死我了。敌对斗争已经如此深入精神娱乐层面,想想怪吓人的。电影剧本作了大量的归纳,更加突出戏剧化,对于电影而言这无可厚非,改编得也非常好,但小说的力量要更加深沉,更加真实,更加狰狞。这是200分钟电影所不能比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