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琳达•格林豪斯(1947-),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士(1968),耶鲁法学院硕士(1978)。在《纽约时报》从事过30年联邦最高法院事务报道(1978-2008),1998年获普利策奖,是美国最杰出的法律记者之一。2008年退休后,她在耶鲁法学院任教,仍为《纽约时报》撰写双周专栏。最新著作是2010年与伊娃•西格尔合著的Before Roe v. Wade: Voices That Shaped the Abortion Debate Before the Supreme Court’s Ruling。
【译者简介】
何帆(1978-),湖北襄樊人,法学博士,现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有《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法律出版社,2010),译有《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上海三联书店,2010)、《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作为法律史学家的狄更斯》(上海三联书店,2009)、《玩转民主:美国大法官眼中的司法与民意》(法律出版社,2011)。另著有刑事司法著作若干。
哈里•布莱克门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长大,与沃伦•伯格儿时即是好友。伯格成为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后,推荐布莱克门进入最高法院,两人亲密无间,被并称为“明尼苏达双胞胎”。然而,由于政见相异,布莱克门与伯格最终渐行渐远,直至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布莱克门也从一名保守派人士,成长为自由派大法官的领军人物。《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琳达•格林豪斯借助布莱克门去世后留下的50万份个人文献,翔实叙述了布莱克门与伯格的决裂经过,生动刻画了前者在堕胎、死刑、种族平权等案件中的内心挣扎与立场变化,揭示了最高法院重大判决的决策内幕。
这几天,法律人的微信上已经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的葬礼刷屏了,这位被称之为美国最高法院"喜剧之王"的大法官世人公认是最高法院保守派的代表,而我刚刚读完的《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则是另一位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哈里·布莱克门的传记,这位在美国最高...
评分 评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构,由9名终身法官组成。建国至今,美国共有过112名大法官,他们被称为“法官中的法官”,其日常工作生活,在普通人眼里很神秘。 格林豪斯是《 纽约时报 》记者,按我们的说法,专跑联邦最高法院口儿的,一跑三十年。她仔细研读大法官哈里...
评分这几天,法律人的微信上已经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的葬礼刷屏了,这位被称之为美国最高法院"喜剧之王"的大法官世人公认是最高法院保守派的代表,而我刚刚读完的《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则是另一位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哈里·布莱克门的传记,这位在美国最高...
评分哈里·布莱克门与伯格第一次的相遇是在幼儿园内,一对贫寒之家出身的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撩妹。大学期间与伯格与伯格的分离”让哈里内心五味杂陈“,他在日记里写道,”我要与世上最亲的家人和世上最好的朋友分离,这实在令人难过“。在学业上也互相鼓励,哈里珍藏第一封伯格来...
第一次深入了解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布莱克门和伯格两个好基友的恩恩怨怨令人印象深刻。感觉我大部分时候都很认同布莱克门的观点,不知道是因为我们真的理念相近,还是作者行文引导,又或者是我自己本来就很容易被人说服。
评分一般。文笔和见识,让人不相信是《纽约时报》记者的作品。
评分作者过于急切地秀他的独家材料 显得此书很散乱
评分这样的法官只能在有悠久司法独立传统的国家才能出现,他的人格、操守和判断力会要求他以最大的公正来对事实进行判定。由何帆这样一个中国高法的法官来翻译本书,内心所想一望而知。另外,如按作者所言,是利用了“50万份文献”写作的这本书,未免薄了些,对很多案件的梳理并不细致。特别要提醒的是,这本书确实介绍了布莱克门的生平,但绝对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传记。
评分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系列太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