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1947— ),生於新澤西州的紐渥剋市。在哥倫比亞大學念英文暨比較文學係,並獲同校碩士學位。
奧斯特於1990年獲美國文學與藝術學院頒發“莫頓•道文•薩伯奬”,1991年以《偶然的音樂》獲國際筆會“福剋納文學奬”提名,1993年以《巨獸》獲法國麥迪西文學大奬,2006年10月獲頒阿斯圖裏亞斯王子文學奬。作品除瞭小說《月宮》、《紐約三部麯》、《幻影書》、《神諭之夜》、《密室中的旅行》等,還包括迴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評論集《飢渴的藝術》及詩集《煙滅》。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多種語言。
在文學創作之外,奧斯特也熱衷於電影劇本寫作並曾獨立執導電影。目前與妻兒定居於紐約布魯剋林區。
在賓夕法尼亞的一片草地上,吉姆•納什和傑剋•波齊被迫做工還債,為兩個古怪的百萬富翁砌一道牆,一道“哭牆”,一個牆一樣的紀念碑。對納什來說,事情開始於他繼承瞭一筆遺産,因此得以辭掉消防員的工作,離開波士頓,尋找一種自由的生活。他開車周遊美國,揮霍著遺産,直到錢所剩不多的時候,遇上瞭波齊,一個脾氣暴躁但也想著發財的年輕人。憑著納什的最後一點錢,他們參加瞭一場和這兩個富翁進行的賭局,把所有的一切都押在翻齣來的每一張牌上。
兩個富翁的整個世界就是一個被圍牆和大門包圍起來的地方。當納什和波齊輸掉所有的錢後,便成瞭他們這個瘋狂世界的一部分。
保罗•奥斯特的《the Music Of Chance》中译本被翻译成“偶然的音乐”,这个翻译容易产生误会,总会让人联想起约翰•凯奇(John Cage)的偶发音乐(music by chance)等理论。两者虽然无必然联系,但却有一桩巧合值得注意。 约翰•凯奇曾于1991年撰写一首长约20分钟的管...
評分保罗•奥斯特的《the Music Of Chance》中译本被翻译成“偶然的音乐”,这个翻译容易产生误会,总会让人联想起约翰•凯奇(John Cage)的偶发音乐(music by chance)等理论。两者虽然无必然联系,但却有一桩巧合值得注意。 约翰•凯奇曾于1991年撰写一首长约20分钟的管...
評分自由总是连接着禁锢,有精神上的,亦可加诸于身体,更多的是两者兼有。对其予以探究是思想者与创作者不竭的话题,因为关联着人性的某些关键所在。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的《偶然的音乐》确为“偶然”,因为在此处禁锢的肇始有极大的随机因素,但随后自由的失去却是潜滋暗...
評分好多年前,基耶斯洛夫斯基有一部片子,讲的是一个年轻人没赶上火车的三种可能的际遇,中文译名“机遇之歌”。 我们不知道jack最后是死是活,但他的故事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nashe却驾驶着本属于他的小车开足马力奔向生命的尽头。 从前,我们玩过一种强手棋,在一圈一圈经过...
評分很久没有看过带有这样强烈隐喻的书,因为我越来越不爱动脑子——看到一行字却要去思考其背后有何深刻含义,这样实在太累。 不爱思考实在是一个坏习惯,我越来越习惯简单反复的生活,说直白一点就是逆来顺受。每天盲目重复的生活被我美化为“平淡”,当生活越来越不堪的时候,我...
有時候我也很想這樣去草原上安安靜靜堆一堵牆
评分真是shi一般的速度
评分奧斯特筆下的自由和禁錮。此篇是獲“福剋納文學奬”的,倒讓我想起後者的《野棕櫚》:一麵是不顧一切私奔的男女,一麵是有機會卻不逃走的囚犯,同樣也是“自由”和“禁錮”,以奧斯特對“巧閤”的偏愛和偏執,我也想覺得這個巧閤有其自身意義。另:每讀奧斯特都讓我升起對偶然性的著迷,於是我跟淘寶代辦證件的聊瞭一會兒
评分其實看的是這個版本的 不過因為譯名實在太差瞭-皿- 所以當初選擇標記瞭颱版的╮(╯^╰)╭
评分周末小莊和btr介紹瞭他們翻譯的《內觀報告》和《WINTER JOURNAL》後,手邊正好有這麼一本,國內譯成瞭《偶然的音樂》,感覺並不恰當。原名是THE MUSIC OF CHANCE,更喜歡韓良憶老師的譯名《機緣樂章》。對命運與偶然性的探索,前1/3寫孤獨、對廣袤自由的耽溺,後半部急轉從而寫孤獨引發的病癥和瘋狂——內心對奴役禁錮的服從。奧斯特寫瞭絕對的自由及絕對的禁錮,對我來說,這二者界限模糊,或許對納什也是如此,唯有死亡和消失,是自由永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