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揭示周代王官之學《詩》演變為儒傢經典《詩經》的曆史過程:周代禮樂製度下,作為王官之學的《詩》是瞽矇之教與國子之教的共同科目。西周時代,樂教為本,瞽矇是傳《詩》的主體。春鞦時代,聘問歌詠為《詩》的傳播提供瞭重要的場所和途徑,而賦詩斷章則推動瞭歌辭與樂義的疏離。至戰國時代,聘問歌詠隨著周禮的崩潰銷聲匿跡,儒傢成為《詩》唯一忠實的傳承者。從孔子到荀子,《詩》在不斷德義化、倫理化的闡釋中成為儒傢經典,並在漢初的文化重建中被立為博士,重新迴歸到王官之學的位置。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總的感覺是:匆匆的定下思路,短時間羅列材料,寫著寫著不斷的跑偏。——不是很好
评分看一些結論,快速瀏覽瞭一遍,部分章節似乎偏離主題。
评分拔旗
评分全書共五章。前四章屬於大綜述性質,以歸納為主。其中第一章以西周為斷限,可發揮之空間本應最多,然舉凡西周禮樂形態、詩樂之教等內容,亦屬采擇前人成說而充納之。二至四章述春鞦戰國之引詩賦詩及詩學流布,較為平淡,有些篇幅稍顯冗餘,細節論斷亦有可商榷處。第五章論儒傢詩教,有新見,頗可資參酌。
评分關係性討論,隻是介紹傳播途徑而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