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藩鎭與中央關係之研究

唐代藩鎭與中央關係之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壽南,台灣歷史學者,前政治大學文理學院院長。1958年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學系,1968年取得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並任教於該校直至退休。專長隋唐史,中國政治史,中國制度史,及中國近代文化史。

出版者: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作者:王壽南
出品人:
页数:1020
译者:
出版时间:1969-11
价格:非賣品
装帧:精装
isbn号码: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藩鎮 
  • 隋唐史 
  • 隋唐五代 
  • 隋唐 
  • 王寿南 
  • 王壽南 
  • 唐史 
  • 政治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王壽南博士論文。本論文共分十章,各章之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言」。說明藩鎮之意義與範圍,本論文所稱藩鎮指自唐睿宗景雲元年起至唐亡止之節度使、觀察使、都防禦史、經略使。 第二章「唐代藩鎮對中央態度之分類統計」。本論文將藩鎮對中央態度分為跋扈、叛逆、恭順三類,並作成統計表,敘述唐代中央政府對藩鎮控制力的演變。 第三章「藩鎮職權之廣泛及對所屬州縣之控制力」。 第四章「藩鎮武力之強大與其對中央之態度」。 第五章「唐末藩鎮之本質與其跋扈之態度」。 第六章「中央與藩鎮間之經濟關係」。 第七章「河北三鎮之獨立性在文化上的原因。」 第八章「中央之策略措施與藩鎮對中央態度的關係」。 第九章「唐代士人與藩鎮」。 第十章「結論」。首先分析中國古代專制政體下政治權力之爭取與唐代藩鎮對中央各種不同態度之形成,再提出幾點綜合性的認識。 本論文有一重要的附錄:「唐代藩鎮總表」,包含八十六鎮,藩鎮一三三三人,幾將全部唐代藩鎮網羅在內,本表內容項目包括:姓名、是否有相職(含曾任宰相、現任宰相、後官至宰相、使相等)、受鎮年月、去鎮年月、在鎮時間任前官職、任後官職或情形、受鎮原因、去鎮原因、對中央之態度、文武職、碑傳等。本表內容詳盡,為本論文提供了許多統計上的基本資料。 本論文之末附有「大唐方鎮圖」,使本論文中之地理敘述得以與地圖對照。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談到唐代的藩鎭,大多數人幾乎出於本能地認爲藩鎭是李唐王朝的破壞者,是離心力。 王壽南卻不這樣忙著下結論,他首先做的是事無鉅細深入考察每一任節度使,製作出一個極詳盡的藩鎭總表,從表格中發現問題,然後動用在他那個時代能夠看到的幾乎所有史料,兩唐書、通鑒、小說、筆...

评分

談到唐代的藩鎭,大多數人幾乎出於本能地認爲藩鎭是李唐王朝的破壞者,是離心力。 王壽南卻不這樣忙著下結論,他首先做的是事無鉅細深入考察每一任節度使,製作出一個極詳盡的藩鎭總表,從表格中發現問題,然後動用在他那個時代能夠看到的幾乎所有史料,兩唐書、通鑒、小說、筆...

评分

談到唐代的藩鎭,大多數人幾乎出於本能地認爲藩鎭是李唐王朝的破壞者,是離心力。 王壽南卻不這樣忙著下結論,他首先做的是事無鉅細深入考察每一任節度使,製作出一個極詳盡的藩鎭總表,從表格中發現問題,然後動用在他那個時代能夠看到的幾乎所有史料,兩唐書、通鑒、小說、筆...

评分

談到唐代的藩鎭,大多數人幾乎出於本能地認爲藩鎭是李唐王朝的破壞者,是離心力。 王壽南卻不這樣忙著下結論,他首先做的是事無鉅細深入考察每一任節度使,製作出一個極詳盡的藩鎭總表,從表格中發現問題,然後動用在他那個時代能夠看到的幾乎所有史料,兩唐書、通鑒、小說、筆...

评分

談到唐代的藩鎭,大多數人幾乎出於本能地認爲藩鎭是李唐王朝的破壞者,是離心力。 王壽南卻不這樣忙著下結論,他首先做的是事無鉅細深入考察每一任節度使,製作出一個極詳盡的藩鎭總表,從表格中發現問題,然後動用在他那個時代能夠看到的幾乎所有史料,兩唐書、通鑒、小說、筆...

用户评价

评分

没有利用好表格

评分

精彩的部分在于数据统计和分析,表格。时代已久,有些观点看起来就比较笼统了。

评分

冲着指导教师我才拿来看的,没想到我校图书馆的那本,是作者送给王尔敏的。。。。。。 此外,冲着那么细致的表格,也该打个高分。但是,史学功夫深,有时候不单单是研究历史本身那么简单,正如我本科导师一直教育我们的那样,“工夫在诗外”。作者对于人性和政治的理解,昭然于最后一章,然而写了什么呢?一会让罗素,一会儿xx西方哲学家(还是二流居多),这就让人感到遗憾,仿佛一块美玉到了最后却交给了不怎么样的工匠一样。

评分

精彩的部分在于数据统计和分析,表格。时代已久,有些观点看起来就比较笼统了。

评分

冲着指导教师我才拿来看的,没想到我校图书馆的那本,是作者送给王尔敏的。。。。。。 此外,冲着那么细致的表格,也该打个高分。但是,史学功夫深,有时候不单单是研究历史本身那么简单,正如我本科导师一直教育我们的那样,“工夫在诗外”。作者对于人性和政治的理解,昭然于最后一章,然而写了什么呢?一会让罗素,一会儿xx西方哲学家(还是二流居多),这就让人感到遗憾,仿佛一块美玉到了最后却交给了不怎么样的工匠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