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艾弗列特(Daniel Everett)
曾任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語言、文學暨文化系主任,現任本特利大學瓦珊分校文理學院院長。他本是傳教士,為了「帶著皮拉哈人一起上天堂」,攜家帶眷在亞馬遜叢林裡住了三十年。他離開部落的時候放棄了基督教信仰,卻成了語言學家;與妻子離異,卻與許多皮拉哈人成為摯友。
丹尼爾.艾弗列特是唯一一位能夠流利操持皮哈拉語的外來者,而他在這套語言系統上的發現,不但挑戰了語言學界權威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的既定主張,更向上追溯了語言和文化上的先後關係。
攝影者 馬汀.薛勒Martin Schoeller
知名德國人像攝影家,現居紐約,拍攝對象從明星、政治家到部落叢林族人,從歐巴馬、安潔莉娜裘莉到不知名的皮拉哈人都有。
他的拍攝特點在於一視同仁且毫不留情地捕捉臉部所有細部特徵,以同時呈現個人與群體的共相和殊相,引發觀看者留意或意外發現被攝者作為人類所凸顯/揭露的本質。
曾與美國世界級人像攝影家Annie Leibovitz共事,從中習得重要拍攝技巧。
「皮拉哈人讓我了解到,即便沒有天堂的慰藉與地獄的恐懼,也能有尊嚴並心滿意足地面對生命,帶著微笑航向生命的混沌深淵。」
一種語言代表一種世界觀,一種瀕絕語言則代表一種瀕絕的世界觀
而這套瀕絕的世界觀,為何能讓他背棄信仰,從傳教士變成無神論者?
先有語言還是先有思想?人類能在沒有語言的情況下思考嗎?
這是科學家長期以來亟欲探究的問題,而一個孤絕的人類部落,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
但是丹尼爾.艾弗列特偕同妻小住進亞馬遜叢林,還有另一個理由:他要帶著皮拉哈人一起上天堂!然而經歷大半生,他最後卻孑然一身地離開,不但與妻子離異,更成了無神論的語言學家。
他拋棄原本舒適的生活,忍受身體不適、文化差異,與瘧疾、孤獨、語言障礙共處,在原始部落中陸續生活三十年,以肉體最近身的搏鬥,追尋語言和思想起源這個最形而上的探問。
他付出昂貴的代價,為我們換來這一篇篇精采、深情、趣味、令人深思的叢林故事。他揭露一套前所未見的語言系統及宇宙觀,在學術象牙塔中激起一場意義深遠的爭辯,並對自我進行最沉痛的探索與重生。
一段關於知識、叢林、家庭、信仰的冒險之旅。
他以自己留不住的東西,換得不會失去的東西。
關於皮拉哈族……
.皮拉哈語裡只有3個母音與8個子音
但每個皮拉哈語的動詞,卻至少有6萬5千種可能形式
.皮拉哈人會不時更換名字
理由通常是他們在叢林與相遇神靈交換了名字
.皮拉哈人不會將做夢視為幻境
清醒與沉睡時所看見的東西,皆屬真實經驗
.皮拉哈人互道晚安時會說:「別睡,這裡有蛇!」
因為叢林中危險環伺,熟睡會讓他們無從防備。他們很少一連睡上幾小時。
◎2009年亞馬遜編輯年度選書
◎亞馬遜讀者四星半高評價
◎聯合推薦
作家/夏曼‧藍波安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學系教授/黃美金
1977年,年仅26岁的丹尼尔受聘于美国福音派教会,携妻带子前往皮拉罕村进行传教。同所有客旅异乡的传教士一样,丹尼尔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将《圣经》翻译为皮拉罕语,惟其如此,信仰的种子才有可能在世界的角落生根发芽。丹尼尔开始学习皮拉罕语,并像当地人一样生活:住在三...
评分《别睡,这里有蛇》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丹尼尔和全家一起,深入亚马逊丛林的皮拉罕村落,长达30多年研究和学习皮拉罕语言和文化的经历。这个故事和我曾经读过的另一本书《毒木圣经》似乎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内容和深度上,我觉得又完全不同。 另外,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分为4个部分。 ...
评分 评分1977年,年仅26岁的丹尼尔受聘于美国福音派教会,携妻带子前往皮拉罕村进行传教。同所有客旅异乡的传教士一样,丹尼尔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将《圣经》翻译为皮拉罕语,惟其如此,信仰的种子才有可能在世界的角落生根发芽。丹尼尔开始学习皮拉罕语,并像当地人一样生活:住在三...
评分《别睡,这里有蛇》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丹尼尔和全家一起,深入亚马逊丛林的皮拉罕村落,长达30多年研究和学习皮拉罕语言和文化的经历。这个故事和我曾经读过的另一本书《毒木圣经》似乎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内容和深度上,我觉得又完全不同。 另外,我觉得这本书应该分为4个部分。 ...
感性理性共存
评分全书的核心观点在于,如何吊打乔姆斯基。自乔氏以降,语言学越发后现代,其理论基础的下一个爆点,可能要从神棍学方面入手了。
评分有一个比喻:在白纸上上色,颜料的来源是什么?刷子可以沾颜料,但要不要知道刷子是怎么做出来的?我想知道一幅画怎么出来的,除了当时看着画者画画,还有没有可以回溯的方法?而在画成后重新推理出来的绘画层次,是不是符合真实?如何获知是否真实?我最担心的是这些都是臆测,因为要从现今的思维方式去揣测“更上一个层次”的思维方式实在困难重重。虽然弗洛伊德和荣格现在是不被人广泛接受了,不过要从无意识跳跃到意识层面的过程和机制依旧是难以说明和难以被发现。最近对“思维机制”这四个字代表的意义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执着,略略看了一些认知心理学的文章,都不能满意。(或者说和自己的想法有关系)《语言本能》还放着,有点担心自己先入为主了。P.S 感谢生活与爱,人生大事能有几件值得挂上心头的╮( ̄▽ ̄")╭。
评分客观的说,写的确实一般。语言学的部分还不错,一直说乔姆斯基坏话有点不地道。
评分“今日世界上约有六千五百种语言,其中大半在接下来的五十到一百年间会面临绝迹的威胁。这是社会、文化与科学上的灾难,因为语言呈现出群体独特的知识、历史与世界观;而且每种语言都是人类沟通能力的独特变奏。” “每种语言与文化都会联袂展示出人类某个物种分支面对周遭世界的特殊方式。当一个语言没有留下记录就消失,我们也跟着失去人类语言原貌的一角,更重要的是,人类也失去某种生活或求生方式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