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施尔玛赫 Frank Schirrmacher,毕业于海德堡和剑桥大学,拥有博士学位。1994年起,担任《法兰克福汇报》主编之一,曾多次获得德国文学和新闻领域大奖。《周日世界报》曾评价道,施尔玛赫是个“对题材具有天才嗅觉的执著报人”。其著述甚丰,前一本著作《玛土撒拉的密谋:颠覆高龄化社会的迷思》,主要关注老龄化社会的老年歧视问题,曾居德国非小说类排行榜第一名,德国2004年非小说类最畅销读物,迄今仍名列畅销榜前茅,已发行70万册,授权14种语言翻译,并为他赢得“黄金文笔奖”、“克林纳国际书卷奖”专业类书籍奖,以及“2004年德国最佳记者”的殊荣。
《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内容简介:我们也许已经晓悟,但也许并未察觉,我们正陷入空前的“网络统治一切”的危机之中,就像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忧虑的那样,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技术,而现在这技术等同于网络。我们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网络所创造的一切,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生活,我们好像患上了某种强迫症,一遍遍地刷新网页,而短暂的断网也使我们心绪不宁。注意力极易分散,记忆力严重退化,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度扼杀……我们在网络越来越强大的信息世界面前,越来越措手不及,越来越被机器所主宰。
“网络至死”,绝不是危言耸听,人类为机器、网络所异化已经不是简单的玩笑,而是深入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精神之中的世界难题了。怎么办?我们被迫在信息时代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我们该如何重新掌控我们自己的思想,并最终赢得这场人与机器的网络之战?
《网络至死:如何在喧嚣的互联网时代重获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力》以网络时代人类异化现象为依托,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重新审视人与电脑、网络的关系,关注网络统治时代人的境遇,探寻人类心灵的困境和脱困之途。与此同时,作者文笔幽默而轻松,让读者得以在会心一笑之余,思考我们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和未来。
其实,若不是《网络至死》这本书,并无法去想到,信息科技,其反过来对人思维甚至行动造成的影响和制约。为什么人身处在信息洪流中,思想却越来越空洞? 记得最初能够上网的时候,那个时候,用的还是电话线,速度为5k,而可以去用的网站,除了那么些个门户网站和一些刚刚起步...
评分其实,若不是《网络至死》这本书,并无法去想到,信息科技,其反过来对人思维甚至行动造成的影响和制约。为什么人身处在信息洪流中,思想却越来越空洞? 记得最初能够上网的时候,那个时候,用的还是电话线,速度为5k,而可以去用的网站,除了那么些个门户网站和一些刚刚起步...
评分在火车上无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前阵子已经看过了《最愚蠢的一代》,感觉这两本书的主旨与内容有点重复了,如果看过《最愚蠢的一代》的话,这本书就可以不必看了。 众所周知,网络蚕食着我们的专注力,分散着我们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也让我们有着信息焦虑症,不看到新来的...
评分在历史上任何一场变革中,都会出现持各种态度的人:狂热的推动者,坚定的支持者,审视其影响的观察者,悲观者,反对者等等。 对于信息化革命,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是个略显悲观的观察者。这是一个有价值的态度。因为,人类前两次技术变革都只是延伸了人类的身体,而信息化革命则...
评分在火车上无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前阵子已经看过了《最愚蠢的一代》,感觉这两本书的主旨与内容有点重复了,如果看过《最愚蠢的一代》的话,这本书就可以不必看了。 众所周知,网络蚕食着我们的专注力,分散着我们专注于一件事的能力,也让我们有着信息焦虑症,不看到新来的...
研究方法介于Carr与Zengotita之间,品质却是差了一大截。对于中文书名的翻译,也是耿耿于怀。
评分人脑的异化,无异于精神的死亡。
评分: G201/0221
评分还可以,也是反复在说。观点其实并不多。 自己已经有点被机器控制了思维,被信息洪流冲得头昏脑涨是因为搜寻信息的时候不知道目标是什么。要先阅读再去搜索。 还有就是,终于知道了为什么总是觉得精力不够。网上太多需要耗费精力去抵抗的诱惑了,消耗了很多精力,以致于精疲力尽做不了其他事儿了。
评分中文译名和封面说的有点夸张,但是有理有据,遗憾的是没有reference,扩展阅读会有些困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