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M.波西格(Robert M. Pirsig),1928年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双子城。15岁进入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又学习哲学,之后在该校攻读传播学硕士;他曾到印度伯纳雷斯印度大学学习东方哲学,并担任修辞学教授。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因为西方倡导的二元对立与二分法带来的分裂而困扰不已,因而一直试图寻找支离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这些问题长久折磨着他并让他焦虑又烦躁。1961年他被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临床忧郁症,被多次送进医院。1963年起接受了多达28次的休克疗法,在此期间妻子与他离婚。后来他终于不再执着于自己的理论并且出院,转而开始潜心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1968年他与长子克里斯一起骑着摩托车从双子城出发,在中西部旷野、洛矶山区和西海岸从事心灵探险。他希望从狭窄而受限的自我解脱,于是才开始这场横跨美国大陆的万里长旅,一路经过复杂经验与反省思考,终于恢复了自我的完整。
本书出版后波西格一直过着隐居避世的生活,并与第二任妻子完成了横渡大西洋的轮渡之旅。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父子两人和约翰夫妇骑摩托车从明尼苏达到加州,跨越美国大陆,旅行的过程与一个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学技术与西方经典,寻求自我的解脱,以及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过程相互穿插。一路上父亲以一场哲学肖陶扩的形式,将见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营的经历,夜晚旅店的谈话,机车修护技术等等日常生活与西方从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哲学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与评论相结合,进行了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论的反思,以及对科学与艺术,知识与价值,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与物质,机械论与神秘主义,西方与东方等西方二分法划分下的事物间的关系的思考。并潜入自己的过去,探寻在现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灵与人类文明的探索。
《禅的故事》和《万里任禅游》 2009-03-22 19:22 (分类:读书记评) 《禅的故事》是一本很薄的小册子,大约是作者李普士总结了写在纽约的杂志上给当时西方读者扫盲的几段印度禅学对话,以及搜罗一些中国的法门和日本的禅话。 这本书是我在小学五年级从家里面翻出来的,可以肯定...
评分在所有关乎技艺方面的工作,背后都有一个“道”或类似于“禅”的东西,一通百通。有时,你就得放弃已有的工匠情结,更多地要把自己的理念,思想都揉合在一个物件上,这时技术只是一个副产品罢了。今天iPhone的成功,绝不是因为它做工精细,品质优良,重要的是它带给人们简洁,...
评分 评分作者毫无介绍性地就引出了斐德洛这样一个人 让我不得不把前言看一下 找找斐德洛的信息 可是前言也似乎在模仿作者 然后我利用科技的力量搜索了斐德洛 发现与他相关的信息 都来自这本书 好吧 作者你成功的塑造了一个谜团 后来斐德洛就经常会出现在作者的叙述中 与摩托车旅行形...
评分(写在前面:这篇文章很长,如果你恰巧看到的话,我真的希望你能慢慢看完,注意是慢慢看,不能够浏览,因为浏览真的体会不到我想表达的,谢谢) 这本书应该是真正能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书,但是又不能这么说,原因我下面会说到。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人活...
我发现我学习道理的主要文字形式是微博或者箴言。。。
评分用小说表现哲学是两不讨好的事情,写得累看得更累。更何况觉得作者写的并非西哲里的正宗,而是偏门。要了解西哲,看《苏菲的世界》都比看这个强。读完全书才发现没好好讲摩托,摩托其实是关键,比父子,比斐德洛重要,好好讲摩托,哲学观点就能立住。
评分昨晚读了这本书睡的,做了一个跟鱼有关的梦,醒来这么久还是一直开心着,这是不是说明,我的某个心结被这本书解开了。
评分作者反复讲的"良质"(good)其实就是道家讲的道,佛家讲的心,儒家讲的好的传承,印度教奎师那知觉讲的灵性。。。。。。圣经和古兰经我还没看完,应该也有类似的一种东西。。。从大的时间观来看,东方哲学就是比西方把超越吃喝拉撒睡的东西说的明白,说的让人信服,这点西方点哲学家再怎么啰嗦也不如老子的《道德经》有简单明了而又包含万物,不如佛祖洋洋洒洒唠叨出的几部牛逼经书把人的心是怎么回事讲的透彻。。。这本书牛逼的地方在于视角,这也是西方小说家比东方作家厉害的地方,视角很吸引人,骑摩托车溜达也能想到禅宗,这也是一本格调很高的游记,很多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很细致,足以见得作者文学功底之深厚;这本书不好的地方在于啰嗦,书的最后三分之二干货太少了,不知道是我读的太匆忙还是作者写的太冗长。
评分修车师傅应该老老实实开车,千万别胡思乱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