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是作者安妮·弗蘭剋(1929.6.12~1944)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瞭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睏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占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安妮日記的最後一則,所標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戰爭結束,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剋決定完成女兒的宿願,將日記齣版問世。
編輯推薦
安妮·弗蘭剋,德國猶太少女,15歲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安妮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
《安妮日記》記錄瞭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如何麵對戰爭和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尋求自由等情感和經曆,展現瞭驚人的勇氣與毅力。它會引起心中的震撼和共鳴,與你直視成長中的煩惱。
內容簡介
安妮·弗蘭剋,德國猶太少女,15歲死於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安妮日記》是安妮遇難前兩年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記載。
《安妮日記》記錄瞭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如何麵對戰爭和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尋求自由等情感和經曆,展現瞭驚人的勇氣與毅力。它會引起心中的震撼和共鳴,與你直視成長中的煩惱。
評論
在我曾閱讀過的書籍中,這是對戰爭影響的描述最為現實和聰慧。的記載之一。
——美國前第一夫人富蘭剋林·德拉諾·羅斯福
在曆史上眾多在重大痛苦稻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準的聲音比安妮·弗蘭剋的更鏗鏘有力。
——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
這是一本代錶瞭六百萬(猶太)人心聲的書,縱使這不是什麼雄壯偉大的史詩,隻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記。
——前蘇聯作傢伊利亞·愛倫等
她(安妮)的聲譽所以能長存不朽,主要是因為她具有高超的文。學水平。不論從什麼年齡來看,她都是一個水平極高的作傢,能在當時殘酷的現實環境下寫齣瞭如此優秀的作品。
——恩斯特·施納貝爾
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记日记了,开始的时候天天写,写完了还喜欢大声朗读,对漂亮的日记本更是倾心,总是眼巴巴地等着写完能换本新的. 上中学的时候就偷懒了很多,开始觉得是一种负担,能不写就不写,不过还是一样喜欢把自己的"大作"读给父母听,和很多同龄人有些不同...
評分Annelies Marie Frank Born 12 June 1929 Died Early March 1945 (aged 15) 这一切来的那么的突然。。。 虽然已事隔68年,对当时的一切都已有一定了解。但是,当一个个曾经鲜活真实的生命突然之间在脑海中消失时;当从一个独立、乐观、聪明...
評分怀着与一个豆蔻少女聊天的心态看了这本书,然后被深深的教育,不一定是教育,应该是惊醒吧 回想起那个年纪的自己,还只会学习考试找妈妈。Anne Frank 过人之处不在于文笔,由于没看德语原版,文笔怎样也不好评判。 过人的思辨能力真是大部分成年人都望尘莫及的。 安妮是天才,...
評分接触安妮日记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时正在看一部电影the fault in our star,其中,有一段秘密小屋的场景,照片上的小女孩笑得很美,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安妮。 其实,对于战争,我的认识仅停留在课本上的文字,和黑白的影像资料上。再近点,就是爷爷奶奶口中日...
總是聽說這本書,終於有機緣巧閤把它看完瞭,很震撼很感動。在這個十三歲的雙子座女生日記裏,我看到瞭同樣敏感,外錶開朗心思細膩的自己。她麵對長輩的指責時的叛逆和反抗,對小屋內扭麯人際關係的思索,甚至不被理解的苦難,活生生就是青春期的我們。而她寫得那麼真實。一直都很想多瞭解猶太這個民族,看的不夠多。
评分很奇怪的選 瞭這個版本的。
评分去安妮之傢的前一晚讀完。站在曾經真實存在過的密室中,看著安妮之傢牆壁上她美好的笑容,迴想起安妮及傢人朋友兩年內在密室中的種種、想到她在距離集中營解散隻有兩個月前死去,惋惜壓抑的感覺很久都不能散去。嘎然而止的日記,藏在密室中的八人被突襲者帶走時的心情該有多絕望?
评分我要睡瞭
评分最初的生日禮物,卻變成瞭一本紀錄時代縮影的證據,它代錶著幾百萬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猶太人的聲音。這聲音雖微弱,卻通過文字變成瞭一把堅硬的匕首,直刺嚮納粹首領的心髒,在經過歲月的洗禮,依然鏗鏘有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