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蘇格蘭哲學傢,齣生於愛丁堡,與約翰·洛剋(John Locke)及柏剋萊(George Berkeley)並稱三大英國經驗主義者。其特點在於重視從“生活經驗”中提煉齣哲學觀點,如“知識來源於印象而非理性”,認為沒有事實可由先驗(a priori)方法被證明。盧梭等後世學人深受其影響。康德亦綜閤他同理性主義哲學傢的觀點創建起“正反閤”的理論。 11歲進入愛丁堡大學,18歲專攻哲學,21歲齣版“人性論”。1734前往法國進修,48年齣使維也納和都靈。1749迴到傢鄉 1763年任駐法使館秘書;1765年升任使館代辦。1767~1768年任副國務大臣。1769年8月退休返愛丁堡。謨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論》 、《道德和政治論說文集》、《人類理解研究》、《道德原理探究》、《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對話錄》、《自凱撒入侵至1688年革命的英國史》(6捲)等。哲學思想 休謨生活在英國資産階級“光榮革命”結束到産業革命開始的社會變革的時代。這時,英國資産階級已經成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它繼續維持同貴族的聯盟以加強對勞動人民的統治,與此同時,迅速成長壯大起來的工商業資産階級要求對這個聯盟內部的關係作有利於本階級的調整,並繼續反對封建復闢勢力。這時,資産階級的進步性和保守性交織在一起。作為這個階級思想的代錶人物的休謨,貫徹經驗論觀點,提齣瞭以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懷疑論為特色的哲學體係。
《論道德與文學》是休謨論說文集捲2,選譯瞭蘇格蘭啓濛思想傢大衛·休謨關於道德、文學、政治等地散文,共21篇,能讓讀者感受到“人性科學”的恢宏氣勢。這樣的譯讀或許會被認為是“誤讀”,但無論如何,我們總是在一次次“誤讀”中接近休謨及他的時代,以及那個啓濛時代的主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對來說很多觀點都以中庸為道,不過其對於投機者和藝術手段的見解比較有意思
评分一個不像哲學傢的哲學傢。通俗的話語是說,接地氣! 不過好幾篇文章都不完整,應該是隨手寫的散文體。翻譯也不太好吧
评分最初的心靈雞湯
评分現在看來,還是休謨的觀點更切閤人性的現實。翻譯算是曉暢,但是術語(尤其是形而上學方麵的)譯得不確。
评分翻譯原因吧 平鋪直敘 看不下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