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1882—1938),原名蒋方震,字百里,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浙江海宁人。1898年中秀才,1900年入浙江大学前身的求是书院就读,1901年赴日本留学,后创办《浙江潮》。1906年蒋百里留学德国,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任黎元洪总统府顾问,1923年与胡适等组织新月社,1925年任吴佩孚部总参谋长。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拟定多种国防计划.呼吁国民政府备战。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1936年赴欧美考察,回国后倡议发展空军。 1937年9月,他以蒋介石特使身份出访意、德等国。1938年8月代理陆军大学校长。著述有《欧洲文艺复兴史》、《国防论》、《日本人》等,其中《国防论》是其军事理论的代表作。
《国防论》是蒋百里的军事论文集,最早于1937年由上海大公报出版,共分为7篇,约10万字。第1篇《国防经济学》,强调根据中国经济实力,建立一种既可以吃饭,又可以打仗的国防制度。第2篇《最近世界之国防趋势》,介绍了杜黑的制空权思想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思想。第3篇《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极力推崇“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相一致”的国防原则。第4篇《二十年前之国防论》,介绍了政略与军略,国力、武力和兵力的关系,以及义务征兵制的内容等。第5篇《十五年前之国防论》,说明了裁兵、军民防御的意义,对义务民兵制做了详细说明。第6篇《中国国防论之始祖》借解说《孙子·计篇》,阐明现代国防理论。第7篇《现代文化之由来与新人生观之成立》,是作者罗马之游的随笔。
在《国防论》里,蒋百里的主要论点是:第一,用空间换时间,“胜也罢,负也罢,就是不要和它讲和”;第二,不畏鲸吞,只怕蚕食,全面抗战;第三,开战上海,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阻日军到第二棱线(湖南)形成对峙,形成长期战场。他的结论是:抗日必须以国民为本,打持久战。
全书一共七篇,看完前三篇感觉非常受震动,感觉此书之后几十年的中国国防建设完全就是与之契合,第四五篇更多的是在讲军制的细节,看的比较粗略,第六篇对孙子兵法做了一个自己的理解与注解,可算一家之言,有时间看孙子兵法时还可以比对阅读。第七篇有凑数的嫌疑,没太理解为...
评分八十多年前的应时之著作,在时代经过质的飞跃后,读起来很可能首先察觉着有些瑕疵。我首次读时就是带着事后诸葛亮的自信把本书扫荡了一遍,感觉论述很不系统。过了两天,相当今人应该客观于时代背景认知前人及其思想,而有再读之。勾画圈点,求其精要。今,阳光大好,风止水冻...
评分“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蒋方震 蒋方震(1882年-1938年11月4日),字百里,以字行,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人。中国近代军事理论家,陆军上将,被后世赞为“一代军神”,是“论持久战”的最早提出者。(维基百科) 那究竟什么是持久战呢...
评分换在还没看到这本书前,我也许会选择力荐,但是若米尼说过:“在太阳光底下,尽善尽美的东西是没有的。”一些所谓百里先生友人们不管如何以他们的吹嘘纪念他们那个共同的朋友,都难掩这本书的瑕疵,应该说:这不过是一本论文集,作者只是把他写过的一些文章合在一起,就被人当做...
评分换在还没看到这本书前,我也许会选择力荐,但是若米尼说过:“在太阳光底下,尽善尽美的东西是没有的。”一些所谓百里先生友人们不管如何以他们的吹嘘纪念他们那个共同的朋友,都难掩这本书的瑕疵,应该说:这不过是一本论文集,作者只是把他写过的一些文章合在一起,就被人当做...
很有价值,战争考验的是一个国际的综合能力,从物流,到经济,到运输,到意识形态等等
评分醍醐灌顶 Z60列车-20140721
评分思考,借鉴。
评分主要介绍了当时世界流行的军事观点,并主张兵制改革,语言时代特征鲜明,略晦涩,并且有一定时代局限。
评分沒法打分⋯這是我讀過的除了魯迅以外,唯一一本是中文 讀了確不懂什麼意思的書。改天會再讀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