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荷永,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专长心理分析,中国文化心理学。
1993年以来多次赴美国及欧洲进行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学的讲学以及心理分析的研习,数次受邀前往瑞上参加“Eranos东一西方文化圆桌会议”,1996年获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奖,1997年与Murray Stein和David Roserl在芝加哥荣格研究院进行“荣格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对话;1998年组织与主持“第一届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国际研讨会”,1999—2000年赴瑞上苏黎上菜格研究院进修与讲学,随后作为“国际心理分析学者”继续在美国旧金山荣格研究院进行心理分析的研习。
主要代表论著有:《理解心理学》、《心理教育》、《心理场论》,以及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心理学与巾国文化”、“中国文化与心理学”、“《易经》与中国文化心理学”、“荣格心理学与中国文化”,和“Psycllology of Heart”等。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内容简介:深度心理学到目前尚未能植根于中国。我们可以推测,这与中国5000年的丰富哲学与宗教传统有一定的关系。古往今来,从道教、佛教及儒家学说中继承的智慧,已经给中国人的心灵以充分的滋养。许多西方的哲学家,远至莱布尼兹、叔本华,到较近的尼采,都曾为东方的哲学所深深吸引,主要是因为它们能表达出内在生命的真实性,同时强调了内在的心性发展。
申老师的课我听过, 他的知识, 好像汪洋大海, 不知道要到何时才能学完,光看书是很难感受到的。 但我同意,很难懂
评分申老师的课我听过, 他的知识, 好像汪洋大海, 不知道要到何时才能学完,光看书是很难感受到的。 但我同意,很难懂
评分 评分弗洛伊德研究的是精神分析,主要研究对象局限于个人潜意识,有些问题个人潜意识解释不了,就用性欲望激发来填补。而荣格是把研究对象放在集体潜意识,虽然自己未曾经历过,但是也能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出现,这就是集体潜意识的功劳了。 荣格的第二人格是什么?我一直不能想象出来...
评分在一闪而过的启示里,对我来说已变得很清楚,不断从生活中学习、感受、体验、体悟才是我活着的唯一可能目标。
评分呵呵,谁特么关心作者你开什么会了,除了扒来的内容都是一团糟
评分周期性地治疗一下自己很有必要。再刷完两本荣格的书就可以继续出去浪了。
评分_(:з」∠)_我还是觉得这本书的定位有点问题,它是作者自己的感慨啊还是对荣格的简单介绍?被标题骗了又像没有骗的我还是看完了,看完跟没看一样。这本书也让我一怒之下愤而去借荣格的原著书来看,就这个意义而言,它还不错?
评分这本对荣格的部分核心概念讲得比较清楚,比如谈“individuation”为何译为“个体化”不好,比如谈“积极想象”究竟是什么。作者时常用中国文化的例子来间接佐证有意思,加了些荣格和黑塞、泡利等人的交往经验也不错,就是后面夹带私货多了些,颇有攀洋人亲戚的感觉,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