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岁月·生活(全三册)

人·岁月·生活(全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伊利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作家。1910年开始文学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战地记者。十月革命后曾参加苏维埃政府工作。

1921年后以记者身份去德、法、比等国。在国外十多年中,写了众多作品。

30年代回国后,在卫国战争中任军报《红星报》战地记者。著有长篇小说《巴黎的陷落》、《暴风雨》和《九级浪》等。195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在苏联文艺界引起巨大震动。后用五年时间写成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于1960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苏联及西方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议。此书被誉为苏联 “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作者:[苏联] 伊利亚·爱伦堡
出品人:
页数:411;496;502
译者:冯江南
出版时间:1999-10
价格: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64557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爱伦堡 
  • 苏联 
  • 传记 
  • 历史 
  • 俄罗斯 
  • 外国文学 
  • 人·岁月·生活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960年,苏联《新世界》杂志开始连载爱伦堡的长篇回忆录《人·岁月·生活》。不久,这部作品便在苏联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论,成为苏联“解冻文学”最著名的代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七八十年代,其节译本在我国国内被列为高层阅读的内参资料,流入民间后被圈内人士私下传阅,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爱伦堡的这本回忆录内容丰富,到处都闪烁着好的句子、故事。属于那种需要写许多次读书笔记的好书,先写写第一次阅读时感兴趣的几点: 聂鲁达与爱伦堡。两个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对方,还共同记录了50年代访问中国的故事。聂鲁达在《我坦言我曾历经沧桑》里描写对爱伦堡的印象...  

评分

评分

爱伦堡的这本回忆录内容丰富,到处都闪烁着好的句子、故事。属于那种需要写许多次读书笔记的好书,先写写第一次阅读时感兴趣的几点: 聂鲁达与爱伦堡。两个人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对方,还共同记录了50年代访问中国的故事。聂鲁达在《我坦言我曾历经沧桑》里描写对爱伦堡的印象...  

评分

在读此书之际,一个远亲去世了,前一天还在散步,三十小时左右就离世了。想到元旦去世的二舅,几乎如出一辙。我不由内心五味沉杂。人生是什么?人活的意义是什么?真是说不清楚。 爱伦堡经历的时代是人类最动荡的时代,欧洲“黄金时代”的尾声,二次大战,俄国革命。而他又不是...  

评分

爱伦堡对于七八十年代的人是陌生的,而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则是刻骨铭心的——牛棚里、残垣边、油灯下,多少人在抄写传阅。在那片灰暗的年代里,这本书成了唯一带彩的颜色。发生在苏联铁幕里的人和事,似乎同样发生在当时的知识分子身上。 爱伦堡是幸运的,他走出了铁...  

用户评价

评分

一道独特的20世纪文化大餐,从西欧的到俄罗斯的。大餐的同时是各种社会思想的灭亡和兴起,政治势力的角逐,战争和杀戮……然而不变的是艺术家追求人道的一颗心。

评分

2002年2月15日 广州图书馆。健忘有时是出于自己的本能,因为怀着对往昔的记忆是不能前进的,它捆住了双足。(P4)那还写了三大本回忆录呢,这要不健忘的话......

评分

休憩74th,140万字,出差四天搞定,出差就是这样无聊,朕就是这样汉子。此书一半内容是个人生活与思考之记录,而另一半是回忆在生活中曾出现的各个文化人物,简述其一生道路并加以评论。史料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与八卦价值都极佳,成为经典绝非无因,但坦言之此书对我之触动,对我之帮助非常小,反而是八卦价值在我最为看重。因为首先爱伦堡一贯自命为诗人,文艺范鲜明,而此书中所提及的大部分人物都是诗人,如高尔基,托尔斯泰等我真心感兴趣想了解的篇幅就极短,虽然质量上佳,但是淹没在文字的海洋里令人厌倦。此书最大的价值是写出了无数个人的无数种生活,许多词句,在第一眼入目后,扣动心弦,令人不能宁静,强推所有人一读

评分

似是而非。

评分

愛倫堡的人生經歷太豐富了。另外怎麼我看的書定價¥98、、、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