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被选为中研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钱穆先生全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合刊(新校本)》主要收录了五世同堂、先祖父鞠如公、先父之幼年苦学及科名、怀海义庄、先父对余之幼年教诲、先父之病及卒、先母来归、先母寡居、先兄之卒及先母之晚年、先兄之卒及先母之晚年等内容。
写信请朋友推荐几册书,大约一年后,朋友在回信中提及:钱穆的书值得一读。尤其是其中比较闲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适合你这样的散人看。 于是便买了。这月十七日下单,二十日上午签收。当时正在读《先秦文化史讲义》,无暇它顾,就搁置在书桌一侧。午时用完餐,坐...
评分 评分钱先生之学问,仰慕久矣;钱先生之为人,却所知甚少。此等差错,实在有违史迁“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之雅训,更不副亚圣“知人论世”之灼见。 所以,书到手后,如饥似渴读之,如狼似虎阅之,如江河决堤,一贯而下。钱先生之文,因其早年熟习古文家之华章,晚年又遍览理学家之宏...
评分 评分读书当知言外之意,写一字,或者三字未写。写一句,或有三句为写。遇此等处,当运用自己聪明,始解读书。 故知学问向前,在遥远之进程中,自不免许多意料不及之枝节曲折,错歧复杂,有违初心者。 人生最大的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始能静。若心中自恃有一长处即不虚,则此...
自后锡予、十力、文通及余四人,乃时时相聚。时十力方为新唯识论,驳其师欧阳竟无之说。文通不谓然,每见必加驳难。论佛学,锡予正在哲学系教中国佛学史,应最为专家,顾独默不语。惟余时为十力、文通缓冲。又自佛学转入宋明理学,文通、十力必又争。又惟余为之作缓冲。文通在北大历史系任教有年,而始终未去适之家一次,此亦稀有之事也。文通既不续聘。史系主任遂邀余任魏晋南北朝史,余拒不允。余言聘约规定余只任上古两汉,不愿再有增添。其隋唐史一门,则聘陈寅恪兼任,上堂仅盈月,寅恪即辞去不再来。谓其体弱,其夫人言,若不辞去北大兼职,即不再过问其三餐。
评分虽然是偏文言文的,但是耐心读来,学了很多以前不懂的字和词,认识了不了解的人物和史诗,也见识了钱老的人生治学的理念。觉得读来最有意思的是从果育小学写到新亚前的篇章,各种友人往事,郊游趣事,还有些揶揄。记忆最深是和冯友兰抬杠的事情:芝生谓,鬼者归也,事属过去。神者伸也,事属未来。指余言曰,钱先生治史,即鬼学也。我治哲学,则神学也。
评分133
评分钱穆求学教学治学经历。其一生治学任性情为之,而能出类拔萃,除颖悟勤奋,多得学侣之外,闻者有心、时常能自省当居首功。
评分钱穆求学教学治学经历。其一生治学任性情为之,而能出类拔萃,除颖悟勤奋,多得学侣之外,闻者有心、时常能自省当居首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