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石,祖籍四川广安,1929年出生于上海,曾就读于教会中学。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47年入党,从事地下学运、农运及敌后武装斗争。1951年初参加抗美援朝,受伤被俘。被俘后参与领导战俘营内的爱国斗争。曾任坚持回国的志愿军战俘总翻译、总代表,长期被监禁在“最高监狱”及“战犯监狱”备受折磨。1954年遣返回国后,被错定为“变节者”开除党籍;在“反右”和“文革”中又被打成“右派”和“叛徒”,1981年得到彻底改正。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88年与人合作翻译出版英国弗雷泽名著《金枝》,1989年《我从美军集中营归来》一书问世(获北京建国45周年优秀报告文学奖),1994年出版长篇纪实文学《战俘手记》,1995年由其主编的《美军集中营亲历记》问世。现为北京市科协离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朝鲜战争的滚滚浓烟早已散去,但它留在国人心中的硝烟却总是挥之不尽……本书作者以他在朝鲜战争中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出战争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值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50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献给当年在战俘集中营中捍卫国家尊严、进行不屈斗争的志愿军战土!
看了高晓松讲的朝鲜战争,才知道此人此书。一直借不到,也不敢去想象那个悲惨年代的事情。借到后,花了两天时间看完,却真的是如鲠在喉。 在封建专制的年代,所谓人民其实就是草芥,随时可以成为战争机器的牺牲品的,更不用说成为战俘后的结果了。反右和文革那些荒唐的岁月更加...
一言难尽
评分作者清华大学物理学肄业,志愿参军,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因伤被俘,给美军做翻译,坚持斗争,不屈不饶,回国后被开除党籍,等待分配,四处碰壁。在战俘集中营给美军写抗议信,回国后帮难友向党政府写上访信。抒情风,尺度大。
评分前半部分煽情有点过头,有些许的排斥——我希望看到的是更多的事实;另外,对于回大陆还是去台湾,如果能看到去到台湾的人的文字,就再好不过了。后半部分就是一部军俘的血泪史;对于熟知这段历史的人来说,读来还是会让人动容;有些人可能会把这些原因归结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杀身成仁”云云,但在那样一个缺乏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社会中,那些不过是后人写历史时安放的借口罢了。
评分文笔确实不好,这样一种人生是能够写出诺贝尔文学奖的传世之作的。但是依然推荐所有人读,因为这本书写出了一个炮灰的心路历程,一个我爱祖国但谁爱我者的真实经历。一个人的一辈子,交代给了一个特殊的年代,而这个祖国依然毫无反思,还在制造下一个悲剧
评分对于作者的立场不敢苟同,但读他的故事,还是能看到很多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