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已故著名汉魏文学研究学者对陶渊明集进行整理、校注的学术成果。长期以来,一直是阅读陶渊明的绝佳注本,是所有中文系学生必读的参考书之一。
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虽然也借助“菊”这一物象,其实是陶渊明某种心境之外化,是“意”,但这种心境(我们后来可以看出是“悠然”),在未见南山之前,恐怕多少是无明且不确定的。[143](因此苏轼也说“初不用意”),并且被局限于有限的主体感...
评分靠近最长河流的源头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远离城市,远离道路阡陌 像一个半醉半醒的饮者 酒壶里可以做梦 一枝桃花可以幻出千万树 ...
评分在诗歌史上,陶渊明和谢灵运往往被并举为晋宋诗坛两颗璀璨的明珠。然而陶谢的诗风却有着极大的差异性。本文将从陶渊明和谢灵运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出发,对陶谢创作风格理念差异性的原因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陶渊明和谢灵运出生于迥然不同的家族,生长环境对他们的人格...
评分 评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陶渊明 过完了这个让人满身疲惫的春节,世界仍然在按照它固有的轨迹继续向前——太阳依旧每天东升西落,城市依旧在日夜交替中繁华承接,而忙忙碌碌的人们依旧在为生活劳苦奔波,不曾有一刻停歇,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让自己年华老去,...
以前只读陶渊明经典篇目,等读完集子之后,才发现他多么可爱,而他所交往的人又多么诚挚。
评分陶詩或許真的需要閱歷才能引起感發共鳴。現在讀了沒有太多感覺,只有些一般的文學史評價在無力地貼標籤,以後再讀吧。
评分窃以为,陶四言诗更胜,无它,性命使然。另,编辑错漏处不少,中华值得投些银两重排。
评分我能说陶渊明的诗写的真的很烂么?当年苏轼那样捧他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趣味而已。其实单从诗来看,实在无足可取。
评分“隐逸”一词出再无陶渊明,自他之后,“隐逸”成为价值自足的人生渠道,更成为士人增值的次选。但为原有士人文化不相融而滤去的异质,正是陶诗美学后的精神支撑——前半生的悲观无奈,亲耕后的劳动经验,以及荣辱寄时、生死等齐、纵浪大化种种对死亡焦虑的本体论回答。陶诗之“自然”,为生死之自然、自我之自然、抒情主体之自然、语言诗学之自然,如鲁迅言,正是他不完全静穆,才显伟大,同样,他不完全脱俗,“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才显自然美学下的真诚底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