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一九七三年十月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硕士。中文独立作家笔会会员、理事。
一九九八年,在此大求学期间出版处女作《火与冰》,在读者和争界引起巨大反响。学者傅国涌在《脊梁――中国三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评传》一书中指出:“少年余杰为横空出世,在整个二十世纪恐怕只有五四时期的胡适先生、台湾六十年的李敖庶几可以比拟。短短几年,余杰给沉闷己义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分浙约空气。他约文字着新、尖锐,甚至不无稚嫩,但却说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相。他说为一切无甚高论,无非是一些常识而已,可是在那么多德高望重、声名显赫的事先幸者都不放论真话、不放承认常识的时候,少年余杰直言皇帝无衣当改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灵。”此后,以思想文化评论和对事计论写作为主,兼及近现代文章夫和法想史的研究和其他文体的创作。迄今为止,已致出版作品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火与冰》被席殊读书俱乐部评为一九九八“十大好书”(文学类)之一;社今许论《为自由而战》获《亚洲周刊》(英文版)“两千年度最佳评论奖”:二零零二年获美国“万人杰文化新闻奖”:二零零三年入选美国“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学者。
在近代国际关系及历史的框架下,余杰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上梳理了中日关系一百年来的恩怨情仇,并辨析了这种关系纠缠中的历史基因。语言酣畅淋漓,并有着深沉的历史问题意识和沉厚的民族文化关怀。余杰先后访问了十多个日本城市,采访了包括国会议员、政府官员、普通民众在内的近百位日本人。深入而广泛地接触了日本社会……
余杰用冷静客观的笔调写了中日近百年来的关系史。 有人曾说过日本在近代对欲发展变革的中国实施了两次半渡之击,一次是1894-1895的甲午之战,一次是1931—1945的抗日战争。在日本人的眼中他们希望中国永远不要强大起来,永远是东亚病夫。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让中华民族有...
评分余杰用冷静客观的笔调写了中日近百年来的关系史。 有人曾说过日本在近代对欲发展变革的中国实施了两次半渡之击,一次是1894-1895的甲午之战,一次是1931—1945的抗日战争。在日本人的眼中他们希望中国永远不要强大起来,永远是东亚病夫。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让中华民族有...
评分余杰出名是 《火与冰》但我至今没有对过,因为买不到了。。。 我读的余杰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铁与犁:百年中日关系沉思录》 初中的时候,在席殊书屋偶尔翻阅了一下,就深深的吸引了,那时候根本没有像他这样写作和角度的作品。 来回在书店徘徊,还是买了回来。因为那时候零...
评分余杰用冷静客观的笔调写了中日近百年来的关系史。 有人曾说过日本在近代对欲发展变革的中国实施了两次半渡之击,一次是1894-1895的甲午之战,一次是1931—1945的抗日战争。在日本人的眼中他们希望中国永远不要强大起来,永远是东亚病夫。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让中华民族有...
评分余杰出名是 《火与冰》但我至今没有对过,因为买不到了。。。 我读的余杰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铁与犁:百年中日关系沉思录》 初中的时候,在席殊书屋偶尔翻阅了一下,就深深的吸引了,那时候根本没有像他这样写作和角度的作品。 来回在书店徘徊,还是买了回来。因为那时候零...
余杰三部曲,囫囵吞枣读是都读过了,《香草山》是爱情,《冰与火》为国内外见闻短评,《铁与犁》则是中日关系,如果早二十年让我读到,或许还能再成长得快一点。
评分比较客观的反映了中日关系,有图片有资料,也有自己的感悟。如果你想了解日本,想了解中日关系,这本书可以给你一个更新更全的视角。
评分关键地方不对。。
评分是杂文。前半部分是熟悉的对中国人健忘,国家精神的批判和反恩,强调学习日本,后面是一些社会现象的反省,分析。更喜后面。他的确见识广,文笔丰满。不像韩寒单薄。
评分日本的精神是“军国主义”,一个民族的精神不会轻易改变的,我觉得与德国比较,日本就是为了战争而生的,这样一个国家,必须彻底毁掉它,不管他能为世界做多大贡献,一个随时可能变成杀人犯的科学家必须被关起来,我们不能允许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但是异常凶残的国家这么安逸的准备战争、准备打我们,那些喜爱日本电器、日本车的孩纸们该明白点事了,对于日本,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它,打败他。不然,祖先都不会安眠,随时可能被日本的大炮惊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