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
一、生产力的形成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们的生产、分配 交换和消费的关系
二、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三、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四、生产和交换的关系
五、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五节 经济规律
一、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经济规律体系
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第六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一、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阶级性很强的科学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四、邓小平理论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商品的价值量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第二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货币流通量规律
第三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第四节 私有制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
一、私有制的商品生产
二、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三、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
二、价值增殖过程
第三节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一、资本的本质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
第四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四、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第五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四、无产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
第四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
一、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提高趋势
二、相对人口过剩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第五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三、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二、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四、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
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四、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
二、商业利润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四、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和利息
二、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三、股份公司、股息和股票价格
四、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
一、级差地租
二、绝对地租
三、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第五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和阶级结构
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垄断的形成及其特点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三、资本输出
四、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五、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领土的瓜分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与特征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经济危机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经济危机
第八章 垄断资本全面国际化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变化
第一节 资本的全面国际化
一、资本国际化的新阶段
二、资本全面国际化与跨国公司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
一、资本国际化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一体化与地区性经济集团化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关系
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矛盾与国际协调
二、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与发展中国家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
一、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二、食利阶层和食利国
三、多种危机交织并存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一、垄断资本主义为向更高级的社会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
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剧,使社会主义的革命变革不可避免
三、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
期性与曲折性
一、从垄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曲折性
三、当前过渡阶段的主要特点
第十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特点和途径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划分的意义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
一、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
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四、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其他经济形式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五、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一、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
二、私营经济
三、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及其特点
一、社会生产的性质和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二、价值规律作用的后果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三、经济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
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第四节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一、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特点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三、社会主义市场制度和市场规则
第十三章 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
第一节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一、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商品生产的基本经济单位
二、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
第二节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把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改为公司制企业
四、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
五、公司企业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六、资金和资本的质的区别
第三节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要及时进行技术改造
一、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二、实行公司制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重要途径
第四节 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一、国家不应干预企业依法拥有的生产经营权
二、国家应监督公司履行法律责任
三、加强企业中国有资产的管理
四、国家为国有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节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企业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和领导者
二、企业应有科学的生产经营决策
三、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文化科学和技术水平
四、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五、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严格执行劳动纪律
六、企业的留利及其使用
七、把责、权、利结合起来
第六节 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一、企业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二、开发和生产市场需要的新产品
三、采用新技术
四、降低商品生产的成本
五、设立技术研究机构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成员的个人收入和社会保障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二、按劳分配规律的质的规定性
三、按劳分配的作用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
一、马克思构想的非商品经济的按劳分配模式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三、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
四、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责任制和按劳分配
第四节 非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一、由个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获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二、按资本分配
三、按资金分配
四、按技术、信息和房地产分配
五、风险补偿分配
六、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第五节 社会共同富裕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必然性
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三、既要反对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又要防止贫富悬殊
第六节 社会保障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必要性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第七节 社会主义消费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特点和作用
二、社会主义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三、社会主义消费结构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积累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一、关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
二、关于劳动力的再生产
三、关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第二节 社会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一、社会主义积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社会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三、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
第三节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中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
一、扩大再生产和技术进步
二、扩大再生产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四、大力发展和调整第二产业
五、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四节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人口规律
一、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商业、财政和金融
第一节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流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
二、流通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业
一、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和作用
二、社会主义商业的形式
三、社会主义商业的流通费用和利润
四、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价格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货币流通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渠道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第四节 社会主义财政在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和作用
二、社会主义国家预算
三、社会主义税收
第五节 社会主义信贷和银行
一、社会主义信贷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利息
三、银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的社会资金再生产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资金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资金是各个企业资金的有机结合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资金再生产
第二节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一、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二、国民收入
三、净产品
四、最终产品
第三节 社会资金再生产两部类的关系
一、社会资金再生产的两部类
二、社会资金再生产的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
第四节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主要比例关系
一、农业和工业的比例关系
二、农业内部各分部门的比例关系
三、工业内部各分部门的比例关系
四、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比例关系
五、工农业和商业的比例关系
六、地区之间的比例关系
第五节 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一、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
二、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
第六节 计划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一、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二、社会主义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三、采用社会主义计划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
四、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相互关系
第七节 综合平衡
一、综合平衡的含义
二、综合平衡的内容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经济效益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速度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二、决定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
三、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效益
一、经济增长方式
二、经济效益的内容与特点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
重要性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战略
一、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制定的依据
二、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阶段和战略重点
三、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十九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与特点
二、社会主义对外贸易中的商品出口和进口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一、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利用外国资金
三、对外输出技术和资金
四、对外经济援助
五、国际劳务合作和对外承包工程
六、发展国际旅游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和外汇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外汇
第五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一、经济特区
二、沿海开放城市
三、沿海经济开放区
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
五、沿边、沿江和内陆中心城市的开放
六、沿主要交通线地带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一、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二、健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系
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
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
第三节 宏观调控目标及其内容
一、宏观经济调控任务和目标
二、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
三、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公正的收入分配、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方式
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
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第一节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一、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差别
第二节 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一、社会主义发展到共产主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条件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