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朝帝师的一生,通过书信电传和作者分析来叙述.值得一看.
翁同龢政治生涯中最大的一个谜,是他的突然从政坛上被开缺。甲午战败对翁同龢的刺激是十分巨大的。其后,他参与了总理衙门对德国强占胶州湾的交涉,再一次看清了弱国无外交的悲剧,这促使他鼓动皇帝变法。他以师傅的身份向皇帝举荐了康有为。到了1898年春夏之交,变法之风在北...
评分翁同龢为光绪师傅,“得遇事进言”,光绪“每事必问同龢”,眷倚尤重。但因力主变法图存,慈禧令光绪下谕将翁开缺回籍。戊戌政变后,又奉朱谕,将翁革职,永不叙用,并“交地方官严加管束”。翁氏的性向与际遇,志气与才具,责任与权力,兴趣与任务,地位与作风,皆不相侔,种...
评分第一次很吃力的读高阳先生的作品,几乎全市半文半白,后半部分的风格像极了蔡东藩先生的《民国演义》。看来自己现阶段还只能读通俗历史读物。 这本书我觉得可以当做是慈禧全传的缩略本,都是晚清的史实,里面通过翁同龢的日记,将慈禧全传里面的那些史实一一呈现。详实的史料...
评分翁同龢政治生涯中最大的一个谜,是他的突然从政坛上被开缺。甲午战败对翁同龢的刺激是十分巨大的。其后,他参与了总理衙门对德国强占胶州湾的交涉,再一次看清了弱国无外交的悲剧,这促使他鼓动皇帝变法。他以师傅的身份向皇帝举荐了康有为。到了1898年春夏之交,变法之风在北...
评分第一次很吃力的读高阳先生的作品,几乎全市半文半白,后半部分的风格像极了蔡东藩先生的《民国演义》。看来自己现阶段还只能读通俗历史读物。 这本书我觉得可以当做是慈禧全传的缩略本,都是晚清的史实,里面通过翁同龢的日记,将慈禧全传里面的那些史实一一呈现。详实的史料...
一代帝师,个人的经历映照着那个时代。高阳的笔勾勒的清楚
评分这本倒像是笔记,前阵子晚清的穿越小说看了些,对照着读写典故,没什么意思···
评分扯了点。
评分这是高阳的一部学术书,讲种种历史资料杂糅在《翁同龢日记》中进行比照分析,来推测演绎当年的派系斗争和各方势力的博弈。他对晚清的许多历史人物的态度已反映在他的小说里了,这本书是为自己的态度来源提供参考文献的注解。对翁同龢的谨饬、翰林四谏不同的秉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官场生命、李鸿章的政治手腕以及外交上的无奈、慈禧和满清亲贵在中法和甲午之战中的进退维谷、戊戌变法中光绪以及维新派的激进都有细致可信的分析。其中高阳最不齿的乃是康有为,以书生之见而搅乱政局,并在戊戌之变后在海外招摇骗财,实在是“落魄无行”。在附录又对康的几首诗一一加以批驳,说明康实在是自吹自大,其行可鄙。学术界现在基本打破了康的神话,而长久以来为了宣传,教科书却乐于采用康自己编的瞎话,深感被愚弄至此。
评分作者的读书笔记和学术底稿,对开阔眼界有很大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