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浙江绍兴人俞万春完成了《荡寇志》。它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不少篇章几乎直追《水浒》本传,同时,它又让深得人们崇敬喜爱的梁山英雄一个个身死非命,无一幸免,其居心之狠毒也令人侧目。
俞万春续的《水浒传》是金圣叹评点的七十回来,他的思想与二百年前的金圣叹是一脉相承的。他塑造了法术高强的陈希真、陈丽卿父女及云龙彪、刘慧娘等智勇双全、全忠全孝的形象,让他们去辅佐张叔夜围巢梁山,把一百单八将尽数擒拿杀光,其剥去也永世不得翻身,体现了“尊王灭寇”的宗旨。
金圣叹是腰斩《水浒》,而俞成春更是扫荡了《水浒》。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这部小说就是一个历史的标本,它能够让我们对中国封建时代的思想和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正如内容简介道:“金圣叹是腰斩《水浒》,而俞成春更是扫荡了《水浒》。” 108好汉依然是我们熟悉的模样,刚刚阅读本书时你会为陈希真一干人智略拍手称快,但是第一处让我觉得尤其厌恶之处在第九十一回:允诺傅玉流星锤暗算关胜之时,你便大概知道:“天彪匹夫”,猿臂寨众人...
评分幼时读《水浒传》就很不喜欢。虽然有林冲雪夜山神庙、武松打虎、倒拔垂杨柳等名篇,但整体沉闷、郁结、暴戾,情节缺乏合理性,很多人物没说几句就天罡星相投,于是入了伙,大部分人物甚至缺乏人性,行事无耻、无底线。很欣慰有这么一个古人也不喜欢《水浒传》,且不说动机如何...
评分这也许这是除了《金瓶梅》外,最著名的水浒同人本了,然而其文学价值和情节趣味都远逊前者。对于这本书的思想性、文学性,历代多有议论,此处只就其崩坏的设定体系引发的阅读性灾难,聊吐一槽。 按道理说,诛尽梁山好汉的基本主线是很好的题材,然而作者俞万春笔下的三十六员雷...
评分一个同人yy小说,何谈思想性艺术性,更不要谈成就,真文笔好,为何不自己原创一部。而其名气较大,完全得益于清政府的鼎力支持。作者死后,为了利用《水浒传》的社会影响,统治阶级把书名改为《结水浒传》,以广招徕,诱人购读。咸丰三年(一八五三),太平军攻下南京,清政府...
评分儿时读《水浒传》,满脑子梁山好汉,书摊上再看到《荡寇志》,往往避而却走。多年前,特价书市购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版的《荡寇志》一套两册,2元多,聊备一格。后来,看看一些语文词典喜欢引用该书得句子作例句,想来文字应该不错,但多次开卷,都无法看下去,只好废然作罢...
不知当年是何心理
评分虽然是疯狂黑本家的同人作,但是文笔真的还不错,战阵上那些发明也很奇巧,连阿基米德都出来了。但是不说把水浒全部干死的心塞吧,主角团开挂开得太夸张,又站着说话不腰疼,人物塑造相当扁平,人又多,基本记不住。前半本父女俩建山寨的还好,后半本征梁山就拖拖沓沓没个完,节奏不行,都不像个章回体。比水浒差的还有一点,主角一方全都是以亲亲眷眷出之,一本书里所有正面人物都是一表三千里,还有好几个是梁山的亲戚,手法异常单调。主角和梁山也有映射,陈希真一人担当宋江公孙胜二角,刘慧娘吴用担当,陈丽卿竟然是个李逵担当,感觉这个想法也挺神妙的。
评分荡寇志算是水浒各种续作里最好的一部了,行文非常细腻,在战争的场面和细节的描述上甚至超过了原作,只可惜俞万春内心有点扭曲和变态,写作只为了献媚,用笔把这些“犯上作乱”者通通打入活地狱,然而失败的是他对本因是正面人物的众雷将反而过于脸谱化,统一的高大全,反是对客星的描写更为生动,而对于梁山人,如秦明在绝境死都颜树德,如武松死后仍怒目而立,众人不敢上前,鲁智深的癫狂力竭而亡,读起来更令人心动。这可能是他本人能力的问题,这样的结果就是全书读起来都不让人信服,雷将毫无道理的一物降一物的克制梁山人,劣势时或有神运相助,天降地图,或梁山内讧,疾病,昏招迭出,胜败无凭,就让人看着十分的憋闷。 这个方面极大的破坏了他自己的本意和作品的文学性,也让荡寇志永远无法堪称伟大。
评分林冲到底做错了什么,值得施耐庵让他瘫痪,俞万春教他气死!!!
评分扯淡的确是艺术。看看人家是怎么扯的。这套书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