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簡介
孫周興,男,1963年生,浙江紹興人,哲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德國哲學研究所教授,浙江大學哲學係兼職博導。主要研究方嚮:西方哲學、西方詩學,尤以德國哲學和現象學為重點。著有《說不可說之神秘--海德格爾後期思想研究》(1994年)、《我們時代的思想姿態》(2001年)等;譯有《哲學的改造》、《在通嚮語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標》、《荷爾德林詩的闡釋》、《尼采》等;編有《海德格爾選集》(兩捲本)、《世界現象學》等。
《林中路》為20世紀德國著名思想傢海德格爾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已被視為現代西方思想的一部經典作品,是進入海德格爾思想的必讀之作。本書匯集瞭作者30、40年代創作的六篇重要文章,幾乎包含海德格爾後期思想的所有方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德格爾圍繞“存在之真理”問題對藝術和詩的本質的沉思,以及海德格爾獨特的“存在曆史”觀,也即對西方形而上學以及西方文明史的總體觀點。
王德峰教授的《艺术哲学》基本上是中文解释版的《林中路》,回溯康德、黑格尔美学观后,他详细谈了海德格尔美学的认识,一些关键词(如物、形式、质料、存在、存在者、世界、大地、真理),以及最重要的,一种“基于体验存在而非认识存在者以便发现真理的视角。我的概括太过简...
評分细看的只是世界图像和黑格尔的两章。 建构主义的世界观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作为一币之两面,在世界图像一章中表达得很清楚。当海德格尔把「世界被作为图像来把握」与「人在存在者层面上成为主体」放在同一个进程中等而论之时,就很明显了。所以他才会说,只有在世界图像的时代,...
評分在《存在与时间》之后,《林中路》先阐释了艺术与真理的关系,他强调存在,也与东方的整体观念合其德。他首先从康德那里出发。2艺术家和作品通过第三方的艺术存在。5自在之物就是世界整体乃至上帝。终极之物,那是死亡和审判。 但当代面临的实际境遇是:24世界之抽离和颓落再也...
評分后期海德格尔对于诗的阐发,意图是要超越一种形而上学的语言。后期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语言命名存在者,使存在者其显现之本质。所谓“天雨粟,鬼夜哭”,语言使存在得以澄明,世界于混沌之中得以显现,被遮蔽的黑暗世界得以照进一束天光。而在海德格尔看来,形而上...
評分诗栖 筑居 艺术 真理 艺术作品的本源何在? 我们应该从何处开启思?思的起步紧密关联着思之品质。 海德格尔点出,艺术家、艺术作品与艺术三者中,艺术是先在的。唯有当艺术存在,而且是作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本源而存在时,才有作品和艺术家。艺术家...
海德格爾的轉變對於西方來說太重要瞭
评分集結瞭後期海德格爾的幾篇重量級著作,前兩篇(《藝術作品的本源》、《世界圖像的時代》)尤為重要。雖然論題有所不同,但貫穿所有這些作品的是一條共同的主綫:形而上學的本質是對存在與存在者之存在論差異的遺忘,是將存在理解為存在者(盡管是最高意義上的存在者)。這種遺忘在近代早期隨著世界成為意識的錶象對象、普遍主體被解釋為麵對錶象而立的我思意義上的心靈,而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隨之而來的是存在者的存在被等同於其價值,因此,試圖以強力意誌為源頭而“重估一切價值”的尼采形而上學仍然是一種形而上學,並且是它的頂峰。麵對著這種虛無主義的危險,海德格爾呼喚形而上學概念化之前的存在,即自我保存和綻齣者,並在荷爾德林和裏爾剋的詩中闡發齣瞭一種“世界黑夜”(同時也是科學的白夜)中的歌聲。
评分讀瞭《世界圖像的時代》一篇,簡單說來就是工具理性對人類無形的戕害。但是海德格爾的細膩確實讓我非常驚訝。
评分我永遠記得我在師院琢玉亭旁數學係的自習樓讀這本書的日子。樓很美,趴滿爬山虎,夜深的時候,獨自在自習室伸懶腰,認認真真地做筆記。因為著迷,所以深入。如今看來,設若還在言語上有點優勢的話,當初其實未必不曾用心。
评分作為存在者之澄明和遮蔽,真理乃是通過詩意創造而發生的。凡藝術都是讓存在者本身之真理到達而發生;一切藝術本質上都是詩。藝術作品和藝術傢都以藝術為基礎;藝術之本質乃真理之自行設置入作品。由於藝術的詩意創造本質,藝術就在存在者中間打開瞭一方敞開之地,在此敞開之地的敞開性中,一切存在遂有迥然不同之儀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