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

虚实之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李若建
出品人:
页数:203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2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27577
丛书系列:中山大学社会学文库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谣言
  • 传播学
  • 社会史
  • 历史
  • 李若建
  • 社会
  • 文化
  • 虚实之间
  • 奇幻
  • 悬疑
  • 心理
  • 哲思
  • 叙事
  • 文学
  • 想象力
  • 现实与梦境
  • 人性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虚实之间》对20世纪50年代(及前后)在中国大陆暴发的一些较大规模的谣言现象作了深入剖析。这些谣言包括“毛人水怪”谣言、“割蛋”谣言、“仙水”“神药”谣言以及投毒的谣言。作者李若建指出,谣言是社会环境投射的影子。谣言也与民众的集体记忆紧密相关。“谣言往往是在把真实成分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出现了位置错配”。作者认为,制止谣言最根本的方法是信息的公开、真实、及时。《虚实之间》在今天仍然具有启迪和警示意义。

作者简介

李若建,博士。1987年至今在中山大学任教,现任中山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流动人口及相关问题研究。

目录信息

目  录


自序…………………………………………………………………………………………………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何为谣言……………………………………………………………………………1
(一)谣言的定义…………………………………………………………………………2
(二)谣言的过程…………………………………………………………………………4
第二节 时空视角下的谣言研究……………………………………………………………5
(一)集体记忆……………………………………………………………………………7
(二)地域…………………………………………………………………………………9
(三)集体行为与集体行动………………………………………………………………9
(四)民间话语……………………………………………………………………………11
(五)社会变革……………………………………………………………………………11
(六)研究框架……………………………………………………………………………12

第二章 “毛人水怪”……………………………………………………………………………13

第一节 谣言的传播…………………………………………………………………………13
(一)1946~1947年的谣言 ………………………………………………………………14
(二)1949~1950年的谣言 ………………………………………………………………15
(三)1953~1954年的谣言 ………………………………………………………………18
(四)1954年以后的谣言…………………………………………………………………20
(五)其他类似谣言………………………………………………………………………21
第二节 谣言的内容、影响和平息…………………………………………………………22
(一)谣言的主要内容……………………………………………………………………22
(二)民间的恐慌…………………………………………………………………………24
(三)形形色色的传播者…………………………………………………………………27
(四)谣言的平息…………………………………………………………………………33
第三节 谣言产生的背景……………………………………………………………………38
(一)区位与谣言的形成…………………………………………………………………38
(二)集体记忆……………………………………………………………………………50
(三) 意识形态与文化重构………………………………………………………………58
(四) 一个假设……………………………………………………………………………62
第四节 谣言的建构…………………………………………………………………………65
(一)1946~1947年的谣言 ………………………………………………………………65
(二)1949年的谣言………………………………………………………………………66
(三)1953~1954年的谣言 ………………………………………………………………72
(四)1954年以后的谣言…………………………………………………………………75

第三章 “割蛋”…………………………………………………………………………………77

第一节 谣言的基本情况……………………………………………………………………77
(一)谣言概况……………………………………………………………………………77
(二)谣言发生的时空……………………………………………………………………80
第二节 “割蛋”人…………………………………………………………………………86
(一)“割蛋”人的几个形象……………………………………………………………87
(二)为何成为“割蛋”人………………………………………………………………89
第三节 谣言形成的基础……………………………………………………………………99
(一)相关的集体记忆……………………………………………………………………99
(二)社会的恐慌…………………………………………………………………………102
(三)民间话语对政治事件的解读………………………………………………………106
第四节 谣言的形成…………………………………………………………………………110
(一)一个可能的起点……………………………………………………………………110
(二)被误读的政治宣传…………………………………………………………………111
(三)点燃导火索的一贯道……………………………………………………………………116

第四章 “仙水”、“神药”……………………………………………………………………119

第一节 1950~1957年全国各地的“仙水”、“神药”事件 ……………………………120
第二节 几个案例……………………………………………………………………………128
(一)广东省海康县“仙人水”事件……………………………………………………128
(二)吉林省德惠县“讨药”事件………………………………………………………129
(三)广东省连山县“神仙水”事件……………………………………………………130
(四)四川省三台县“水观音”事件……………………………………………………131
(五)广东省电白县“晏宫庙”事件……………………………………………………132
(六)江西省南昌县“活娘娘”事件……………………………………………………134
第三节 研究的视角…………………………………………………………………………135
(一)理性对荒唐的判断…………………………………………………………………136
(二)中国民间宗教的分散性……………………………………………………………137
第四节 何以如此……………………………………………………………………………141
(一)社会基础……………………………………………………………………………142
(二)社会变迁的特殊时刻………………………………………………………………151
(三)官民冲突……………………………………………………………………………154

第五章 投毒谣言与冤案…………………………………………………………………………165

第一节真假投毒事件…………………………………………………………………………166
(一)20世纪50年代的投毒案件……………………………………………………………166
(二)贵州遵义与其他一些地区的投毒案件………………………………………………167
(三)浙江温岭县的投毒谣言………………………………………………………………171
(四)形形色色的投毒冤假错案……………………………………………………………172
第二节被放大的投毒恐慌……………………………………………………………………176
(一)近代中国的投毒恐慌…………………………………………………………………177
(二)抹黑对手………………………………………………………………………………181
(三)“放蛊”引发的恐慌与冤案…………………………………………………………184
第三节原来如此………………………………………………………………………………187
(一)毒药与生产方式………………………………………………………………………187
(二)生活方式………………………………………………………………………………187
(三)水源……………………………………………………………………………………189

第六章前车之鉴……………………………………………………………………………………192
(一)为何谣言暴发有相似的场景…………………………………………………………193
(二)为何谣言反复出现……………………………………………………………………196
(三)谣言不一定止于智者…………………………………………………………………197

英文目录暂无英文目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 冯梦龙对谣言的这种界定,放在今天来看依然非常贴切。他实际上已经指出了谣言的特性,首先是我们听到“谣言”这个词时的第一反应:无根之语。谣言之所以是谣言,本质上就不能是根有据的,虽然谣言的传递者为了谣言的“可信度”会主动增加“出处...

评分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 冯梦龙对谣言的这种界定,放在今天来看依然非常贴切。他实际上已经指出了谣言的特性,首先是我们听到“谣言”这个词时的第一反应:无根之语。谣言之所以是谣言,本质上就不能是根有据的,虽然谣言的传递者为了谣言的“可信度”会主动增加“出处...

评分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 冯梦龙对谣言的这种界定,放在今天来看依然非常贴切。他实际上已经指出了谣言的特性,首先是我们听到“谣言”这个词时的第一反应:无根之语。谣言之所以是谣言,本质上就不能是根有据的,虽然谣言的传递者为了谣言的“可信度”会主动增加“出处...

评分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 冯梦龙对谣言的这种界定,放在今天来看依然非常贴切。他实际上已经指出了谣言的特性,首先是我们听到“谣言”这个词时的第一反应:无根之语。谣言之所以是谣言,本质上就不能是根有据的,虽然谣言的传递者为了谣言的“可信度”会主动增加“出处...

评分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 冯梦龙对谣言的这种界定,放在今天来看依然非常贴切。他实际上已经指出了谣言的特性,首先是我们听到“谣言”这个词时的第一反应:无根之语。谣言之所以是谣言,本质上就不能是根有据的,虽然谣言的传递者为了谣言的“可信度”会主动增加“出处...

用户评价

评分

大概收获就是知道了几个“谣言”? 分析无甚创见, 也就是借用了“集体记忆”这个概念发挥而已. 如果是篇学位论文可能还挺厉害的吧。。

评分

资料弱、猎奇多、理论少,总的来说,三星

评分

水准之作,可读性不错,没有太多惊喜。“谣言往往是民众对政权不满和恐慌的产物。”

评分

水准之作,可读性不错,没有太多惊喜。“谣言往往是民众对政权不满和恐慌的产物。”

评分

核心要表达的就是谣言未必止于智者,而是止于消息的及时、公开、透明。不必嘲笑谣言的荒谬,误信谣言的人们的愚昧可悲,透过谣言,反映的是一定社会环境下对集体记忆的重构。其中引用了一位法国学者的话“人们对谣言的态度,取决于产生谣言之前人们的想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