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汎森,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院士,历史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主要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及学术史; 曾获国立台湾大学学士、硕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师从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王汎森
出品人:
页数:385
译者:王晓冰
出版时间:2012-5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35035
丛书系列:三联文史新论
图书标签:
  • 傅斯年 
  • 王汎森 
  • 学术史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传记 
  • 思想史 
  • 知识分子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正文共有六部分:第一章,《傅斯年的早年生活》,介绍傅斯年的成长历程,包括在北京大学的学习,及其与新潮社、五四运动的关系,这些为他日后学术思想的发展、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新历史学派的形成》,介绍傅斯年在伦敦和柏林的学习,实证主义、自然科学、心理分析及比较语言学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回国后,傅斯年建立了史语所,集中了一批中国学术的精英,如陈寅恪、赵元任、李济等,展开学术研究工作,史语所成为傅斯年们的舞台??;第三章,《走向中国文明多元起源论: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上个世纪史学家们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探讨,傅斯年打破了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单一体系,形成新的多元文明起源论,代表著作是《夷夏东西说》(1935年),并重新描绘出古代历史的画卷。王先生检讨了傅斯年的理论的价值、影响及值得商榷之处;第四章,《反内省的道德哲学》,作者结合了当时的时代思潮,精辟地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的矛盾心态,指出傅斯年在反对传统的道德内省哲学时与清代考据派学者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他又以西方思想、方法为参照系和武器,对中国的内省的道德传统进行驳斥。傅斯年集中地对“性”、“命”、“令”、“心”这几个关键概念作了详细的辨证,写成《性命古训辨证》(1940年);第五章《五四精神的重负》,在这一章中,作者认为中日战争爆发后民族主义兴起、专制政治下民主与独裁辩论的高涨、以及本位文化的鼓吹,都使五四的个人主义、反传统、倡导纯学术等成为一种负担,并阐述这种转变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傅及其同时代人所受的影响;第六章,《中央集权的统治与一个五四青年的晚年》,傅斯年曾将蒋介石看作最有能力的中国领导人,但是蒋介石的独裁使他感到失望、不满,因此他对蒋的态度是复杂的。作者指出傅斯年晚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已经渐渐缓解了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之间的张力。此外,另有《引言:傅斯年与1895年后的知识思潮》、《结语:一个五四青年的失败》。书前附有傅斯年年表,书后附有两篇短文,一篇是傅斯年讽刺顾颉刚推翻中国古代史真实性的方法论的小说片段,另一篇是傅与当时的国民党参谋长陈布雷关于蒋介石的为人的谈话——这两篇短文再次为书的标题作下注释:历史与政治同傅斯年的一生化不开的干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近代的歷史學只是史料學,利用自然科學供給我們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著的史料……我們最注意新資料的獲得……我們最要注意的是求新材料。……總而言之,我們不是讀書人,我們只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頁86) “史學即史料學”一語,後人有贊成,有反對...  

评分

一、傅斯年与胡适之间的相似之处 傅斯年生于1896年,胡适生于1891年,二者相差不了几岁,二人在学术上有互相影响的关系,在私人关系上其实还可能含有相似身世上的互相认同,这种认同也可能影响到了二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学术经历。 在身世上,二人均是幼年丧父(傅斯年9岁...

评分

评分

评分

张耐冬/文 随着“民国热”在大陆日盛,有一批曾被历史书写隐去的人物日渐成为话题的中心。当然,“民国热”只是一种折射现实的思潮,本身不具有深入研究时代与人物的目的,此风浸染之下,被热议的人物为人所知往往是通过掌故或轶事之类的片断记载。 从乐观的角度来看...  

用户评价

评分

平和、稳健的著作。学术·政治·人生:傅斯年要转变中国史学的学术典范,大刀阔斧,但是国难当头,陈对自身也产生怀疑。进而对人生的态度发生变化,重新认同内省之学。

评分

这本书可以作为学人传记的典范了:围绕几个themes来写,传主傅斯年的生平与作者王汎森的问题意识相融合。但近年大陆相的关作品总是写成了平铺直叙的流水账,或者八卦大杂烩(比如岳南的《南渡北归》之类)。

评分

知识分子总是在政治与学术之间徘徊

评分

这本书可以作为学人传记的典范了:围绕几个themes来写,传主傅斯年的生平与作者王汎森的问题意识相融合。但近年大陆相的关作品总是写成了平铺直叙的流水账,或者八卦大杂烩(比如岳南的《南渡北归》之类)。

评分

书不错,不过毕竟是二十年前的出版物,惊喜谈不上。注释里有很多有意思的提示,比如从大学、研究机构和基金会等建制去判断学术的中心和边缘,从商务印书馆出版物推测学风,有些注释如果能配合更精密的统计与分析,都有写成专文的潜力。两点遗憾吧,一是原作是针对英文读者,如果面向汉语读者的能够以改写而非译本更好。另外就是傅的全集和大陆能见到的不同,引文只注页数,其中很多引用本身的语境难以判断,如果能引出篇名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