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西瀅,這位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著名學者,因為曾與魯迅筆戰而留下瞭"罵名",被當代不少人誤解。其實陳西瀅及其代錶的現代評論派為新文化運動作齣瞭不小的貢獻,他的思想、文化觀念也有不少過人之處,對當時的社會黑暗也極力諷刺嘲弄。他的隨筆尤為精彩,本書是他著名的"閑話"專欄文章,讀此書,你可以走進一個真正的陳西瀅和體會一個真切的五四。
近来一直在读《西滢闲话》,这本书如在省图的烟波浩渺之一叶孤舟,默默沉寂的守望着冬夏春秋的时光荏苒,岁月蹉跎、物是人非,年景早已改换了门庭……可书中的精义,连同陈通伯所阐释与理解的民国众生相,在一本薄薄的小册书中,乾坤尽藏,启人心智!胡适之先生手书的书名,新...
評分我们觉得无声的悲哀是最沉痛的悲哀,无声的行列是最严重的行列。在孙先生大殡的时候高声的呼号已经是错了,何况那些 呼号的青年们,十个中八个是在笑着。 《中山先生大殡给的感想》 戏剧的成功,必须有剧本,舞台,排演者,演员,及观众的合作,五件缺一样都不成。如果所缺的是...
評分我们觉得无声的悲哀是最沉痛的悲哀,无声的行列是最严重的行列。在孙先生大殡的时候高声的呼号已经是错了,何况那些 呼号的青年们,十个中八个是在笑着。 《中山先生大殡给的感想》 戏剧的成功,必须有剧本,舞台,排演者,演员,及观众的合作,五件缺一样都不成。如果所缺的是...
評分花了好几个晚上的零碎时间, 终是把<西滢闲话>通读了一遍. 也算是了了一个心愿. 中午zw还问我, 干吗读陈西滢? 笑着答" 因为他的只言片语总能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发现" ---我确实很好奇, 关于那个年代, 关于那一场恩怨. 估计年龄和我相仿的人第一次听说陈源, 想必大多是在<...
評分编者按:近日心思奇差,文思也不知从何拾起。纵使见大人如饮甘露,只好嗟叹此时缘堪了事。但通伯先生瑜文若此,附一文评差可告慰。 又及:国内遍寻公允文章而难获,实在难受。得此一篇,恰如黄沙沥金,奈何奈何。 原址http://www.eywedu.com/wenxuejiaoyu/wxjy2006/wxjy200615...
陳源,陳西瀅。不光看這個人,還迴望那個時代,百年瞭不遠可真沒近。
评分思想還是很有見地的,隻是總愛無意中捧吳稚暉的臭腳,好不破壞氣氛。
评分#1896.5.10-2016.5.10 陳西瀅120周年誕辰# 為什麼像陳源這樣其實挺有眼光的知識人會在後來長期背負罵名?我想用長者的那句話就可以解釋得通——因為他的評論沒有考慮到曆史的行程。當然,他自己可能未必在乎這些,再說他的晚景也比許多同時代的人舒坦不少。
评分陳源文章還是可看
评分陳源文章還是可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