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个性鲜明,在嬉笑怒骂中藏着严肃的悲悯之心。社会责任感使然,张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关注天下事,为历史与当下人物事件虚华假面,使真相豁然,真知毕然。
主要学术著作有《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武夫治国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社会作用》、《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乡村社会权利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历史文化随笔有《中国心绞痛》、《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坏脾气: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历史的底稿》、《历史的空白处》等。
编辑推荐——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
本书源自人大的一门热门选修课,即张鸣老师开设的政治史公开课,它靠同学们口碑相传而走红校园,最终使更多的人对这段看起来枯燥无比的历史重新认真审视起来。
这门课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原来在张鸣老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当诸多人物与史实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难以用一句简单的是非作判定,在正视一段被扭曲的中国近代史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国人今日问题的精神根源。
基于此,我们将这门课的讲课稿集结成书,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这段充满矛盾与悖论的真实历史: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是的,那段历史,除去屈辱与仇恨,还有着太多的内容值得重新去回望和反思。
正如张鸣教授所说: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就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安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诚如斯言。
第45页,作者写到三元里抗英时,引用了茅海建先生的观点,还注明参见《天朝的崩溃》一书293-325页,恰好手边有此书,顺手一翻,发现作者简直在胡编:什么英军只死了一人(翻完了《天》这一段,299-310页认定英军死亡5-7人,伤23-42人),什么英军用的是火绳枪(对不起,那是清...
评分 评分中国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张鸣提醒诸位“别在历史面前当妇人”:或如怨妇一般苦大仇深撩伤疤,或如泼妇般凡事讲“打”挠人一把,或像情妇一样贱嗖嗖只记得殖民的好。张鸣新著一开篇就把人惊着了:且不说他言辞中是否有贬损“妇人”的迹象,单单这“三妇心态...
评分第45页,作者写到三元里抗英时,引用了茅海建先生的观点,还注明参见《天朝的崩溃》一书293-325页,恰好手边有此书,顺手一翻,发现作者简直在胡编:什么英军只死了一人(翻完了《天》这一段,299-310页认定英军死亡5-7人,伤23-42人),什么英军用的是火绳枪(对不起,那是清...
评分很有意思的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太平天国、义和团、慈禧太后、袁世凯,都谈了。不晦涩。加了不少个人逻辑分析。有些辟谣观点。但也不能说这本书就一定是正确的。相对严肃些。尽信书不如无书了。应该看些更严肃的历史。以史为鉴。
评分口水话连篇,写得跟野史一样。。
评分张鸣表现出非常严重的精神分裂迹象,这点不仅体现在他文章与日常言行的不一致之中,还体现在他在书中对历史细节的各种选择性遗忘中。当然,如果是上课中的随口说说,那么掺杂一些个人立场算不得大问题。
评分一直对历史书不太感兴趣,原来这本书是根据张鸣的政治史公开课内容整理而成的,难怪内容是娓娓道来,比一般的历史书更有故事性和趣味,视角也比较独特。
评分有人说这本书有太多仓促立论,太多以偏概全,但作为一本通俗读物,他的可读性超强,把复杂、精彩又颠覆的近代史讲的与众不同。没有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别分明,读起来相当过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